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終究是回到了高老莊(第2/3頁)
章節報錯
沒想到八戒最後,終究是回到了高老莊……
至於故人之後,莫不是高翠蘭的徒子徒孫?
不過無論是哪一支遷移過來,平靜的生活似乎都被打破了。
他的目光看向數十里外,那裡有戰火烽煙升起。
無生老母也發現了:「藏地正在遭到入侵?」
八戒嘆了口氣:「仗逞兇頑,永無休止,讓他們打吧,打著打著會消停的。」
和平安寧本就來之不易,對於神佛來說,尋常戰爭不值得關注,但那兩股千人部隊交鋒,除了世俗的開戰外,還有人鬥法。
一方是藏僧,以頂骨數珠、骷髏法碗為法器,披著大紅僧衣,極為醒目;
另一方則一身白衣,似僧似俗,口中唸唸有詞。
無生老母警惕起來:「白蓮教徒?他們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李彥一看就知是怎麼回事,聲音從寶珠內透出:「是俺答汗的軍隊,白蓮教首領蕭芹,是被俺答汗拜為國師的。」
「藏地可以視作大明的羈縻地區,只是控制力度一直不強,多為自治,而俺答新上任時,就帶領五萬蒙古軍隊,穿越甘肅,攻入青海,吞併了亦卜剌的西海蒙古勢力,此後更是多次遠征。」
「現在的藏地烽煙處處,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蒙古再度征服……」
一個地區是否真正納入版圖,一看駐紮軍隊,二看行政管轄。
如元朝時期,蒙古人派遣大軍征服了藏地,設定宣政院和幾大宣慰司,修建驛站、調查人口、徵收賦稅,並將西藏的宗教首領調遣到大都駐紮。
明朝就不一樣了,從未向青藏高原派遣一兵一卒,也沒有派遣一官半職,僅僅是名義上的冊封。
當然,這不代表明朝對西藏毫無控制力,朱元璋認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駐紮軍隊就是勞民傷財,採取的是封貢策略,分化本土,平衡各區,同時在邊防重要的河州,設定衛所威懾防備。
朱棣則考慮過「動用軍隊,仿行元代故事,將烏斯藏納入法治」,但當時的大寶法王認為佛法應「自在自如宣揚,不便派遣漢軍前往」,再加上那個時候還在打蒙古,於是駐軍一事不了了之,依舊以封貢為主。
這些策略前期都是有用的,但隨著明朝國力的下降,當然也避免不了衰退。
五十年前就出過一件事,正德皇帝對於藏僧很有好感,對活佛能知三生事的傳說更是大感興趣,派人出使藏地,希望邀請活佛來京師見面,表演一下絕活。
然而「活佛者,恐中國誘害之,匿不出見」,派出的官員為了完成任務,想要採取武力脅迫,結果藏軍夜襲明軍,明軍「傷者半之」,灰溜溜地逃回了四川。
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大明從此之後再也不提邀請活佛入京,西藏也不願意撕破臉皮,依舊年年朝貢,直到蒙古入侵。
這種入侵其實很沒道理,因為蒙古所控制的塞外草原,和青藏高原根本不接壤,偏偏明軍守備太廢,俺答汗多次遠征,大搖大擺地經過明朝地界,將西藏征服,最終將之變為蒙古的「飛地」。
按照歷史上的發展,那要到隆慶年間才徹底完成,還有十幾年的時間,但戰事
已成常態。
無生老母並不瞭解這些,只對白蓮教敏感非常,看向八戒:「菩薩此前將白蓮教輕易壓服,自家的山門道場之外卻有許多邪教徒,又是何意?」
八戒眼神閃爍,乾笑幾聲:「我清除的是塞外,藏地的白蓮教徒沒有關注,老母且放心,他們傷不到村落……」
無生老母更是不信,但當真正接近,卻又發現,這村落看似普通,實則四周有層特殊屏障守護,猶如一個世外桃源,外界的烽火確實侵擾不到。
八戒趕忙道:「老母覺得如何?不僅是這凡世烽煙,信仰祭祀也能隔絕,嫦娥姐姐如若神降,也來高老莊,都是老相熟了!」
無生老母沒有理會他的算盤,沉吟片刻,告了個罪,帶著如意寶珠來到一旁:「吾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