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燕立國,年號歲安(第2/2頁)
章節報錯
兩者之間,又隔了一層屏障,卻是道行未滿。
李彥目光看向北方。
這一刻的他,彷彿有種無遠弗屆的神覺,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頭赤金色的兇惡長龍在北方盤踞,張牙舞爪,遨遊虛空。
當時九天玄女贈予天書時,有言這份氣數是“天樞化真龍,執斗柄,得地所鍾,不可撼也”,在詢問下,更是承認留給一百零八魔星的路有兩條,依附宋廷,輔國安民,可完道行,可避此劫,不然赤金龍禍亂中原,罪下酆都,萬劫不復。
李彥選擇了困難的路線,每一步走得都思慮周祥,該穩健的時候穩健,該激進的時候激進。
此時此刻,當他正式稱帝,並且是在國力強盛,中原王朝再度有威服四海之勢的時刻下稱帝,所誕生出的國運,已是化作了一頭紫金神龍,居於神州大地之上,平靜地凝視外面那頭張牙舞爪的赤金惡龍。
【運道:40(運勢天成,蛟龍氣數)】→【運道:49(得天獨厚,真龍氣數)】
李彥收回目標。
無論是他個人的歷史目標,還是天罡地煞的道行圓滿,都不遠了!
“告祭禮結。”
當祭天大典結束,李彥緩步走下圜丘壇,捧寶官迎上,雙手託舉盒子,裡面正是寶璽,也就是俗稱的玉璽。
寶璽一般來說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有一方寶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傳國玉璽”。
不過真正的傳國玉璽,在漢末應該就遺失了,孫堅得到的那塊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已經是偽造的,後面的那些可信度更低,當然最晚的官方記錄,是在五代十國,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傳國玉璽在戰亂中徹底遺失,至於宋哲宗時的所謂傳國璽,當時便有人懷疑是蔡京造假。
面對這位君主,蔡京萬萬不敢幹那種事,而李彥對於傳國玉璽確實不是很在意,天子的權力來自於自身,而非一方小小的玉璽。
就不說追逐傳國玉璽的行為上是不是捨本取末,中國古代其實是越往後君主越集權的,到了明清傳國玉璽早就沒了,但皇帝的權勢卻遠不是前面朝代的絕大部分君王可比。
由此可見追求傳國玉璽的天命虛名,是真的沒必要,他就命人打造了基本的六方寶璽,此時接過後,轉而交給尚寶卿。
接下來終於到了臣民見禮的環節。
李彥重新回到輅車之上,獅子驄邁著優雅的步子,繞著整個祭天台
緩慢行走。
一路之上,在禮儀官的帶領下,所有臣子包括覲見的外國使臣,都開始一絲不苟的行整套大禮。
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出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
而老百姓沒有那麼繁複的動作要求,只是在這個莊重威嚴的時刻,也真心誠意地拜倒。
在小國使臣震撼的注目中,在萬眾一心的氣氛感染下,眾人山呼海嘯,齊聲高頌:
“吾皇千秋萬歲,大燕國祚綿長!”
“吾皇千秋萬歲,大燕國祚綿長!”
“吾皇千秋萬歲,大燕國祚綿長!”
……
與此同時。
原遼國上京,現金國開京。
城北壘出的土臺前,由薩滿教祭司和漢民官員的共同主持下,完顏阿骨打穿著耶律延禧的華服,奉上牛羊美酒,祭祀天神,祈禱上蒼的保佑。
士兵巡邏,祭祀周圍不允許百姓出現,也沒有一國使臣來訪。
唯有女真、漢、高麗、奚、阻卜、渤海、室韋、達魯古、兀惹、鐵驪等各族,或擁戴或歸降的首領作為見證。
當完顏阿骨打穿上袞服,戴上冠冕,拔出腰間的金刀,直指遠方時,眾臣子露出敬畏之色,齊齊拜下叩首:
“陛下戰無不勝,大金國祚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