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開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兵戈休止更是功德無量之舉!”

吳用說得委婉,其實就是以僧人為。(本章未完!

第九百三十八章 讓寶剎查寶剎,讓僧人查僧人!

諜細,而慧開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太可能的。

唐朝少林寺的十三棍僧助秦王,屬於寺院裡面的異類,那個時代的佛門寺院,基本不會參與戰事。

當然少林寺也沒辦法,王世充要收它的田,與其說是相助大唐,不如說是保護自己的基業,順帶站到大唐一邊。

到了宋朝,佛教對於俗事的參與度越來越深,許多高僧直接加入到戰事裡面。

比如著名的熙河開邊,就有高僧智緣出動,四處說服青唐吐蕃的部落,對於戰局造成相當關鍵的影響,記錄下具體名姓的就有多起,那些沒能留下具體姓名的就更多了。

至於諜細以僧人身份活動,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遼國佛寺已經足夠興盛,還專門派人去北宋這邊的五臺山出家,學成後“探刺邊事”,朝廷立刻下令嚴查身份,但根本禁絕不了諜細僧人在民間的活動。

簡而言之,經過三次滅佛行動後,佛教這個外來的宗教,才徹底與本土政權達成一個世俗與宗教間的平衡,宗教凌駕於皇權之上是想也別想,超然於外也辦不到,既然不納稅徭役,吸民膏血,佛門就得盡心盡力幫統治者服務,雙方達成利益交換。

這都算是不錯的了,至少沒有分潤香火錢,權貴的如數奉還,百姓的三七分成……

在這樣的朝代風氣下,遼國的僧人更直接些,只要給好處,我們願意幹髒活!

吳用也正式進入正題:“大師可聽說過明尊教?”

慧開心中奇怪:“有所耳聞,此教乃Yin祭邪祀,為禍世間,幸得燕廷剿滅,令我等黎民能免於災禍!”

吳用又問:“金陵天禧寺,大師應該知曉吧?”

慧開語氣謹慎起來:“有所耳聞,無緣一見。”

吳用微笑:“看來大師也猜到了,金陵天禧寺主持願成,竟是明尊教賊子,且身居主教高位,僅在教主明尊之下,平生不知收攏了多少信徒入教,不知竊取了多少關鍵情報啊!”

慧開斷然道:“敝寺絕無這等賊子!”

吳用語氣平和:“大師不必緊張,本官知道貴寺沒有,明尊邪教在遼國內並無勢力,它專注於在趙宋境內造反,這也是本官來此的緣由。”

這無疑點名了憫忠寺之前的身份,慧開語氣立刻軟了下來:“不知敝寺如何為右丞效力?”

吳用道:“賊人做到了一寺主持的位置,何等觸目驚心,願成的身份暴露,足以警戒我等,明尊邪教看似被滅,實則隱藏得更深,南方佛門藏汙納垢,必須整治了!”

慧開頓時明白,這位中書省右丞居然要讓他們參與整治佛門的事情中,雙手合十,低頌佛號:“阿彌陀佛!”

都是佛門寶剎,多有高僧往來講法,豈能互相為難?

再講得直白些,憫忠寺內雖然沒有明尊邪教弟子,但也不見得就乾乾淨淨,你挑我的毛病,我挑你的紕漏,長此以往下去,這還了得,此風絕不可開!

吳用的笑容沒有半分變化:“大相國寺,皇家寺院,天下聞名,貴寺要多多效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