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丁潤:我沒動手啊,趙挺之被滅門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唉……”
秦明看著董平面孔漲得通紅,雙拳緊握,從內宅中狂奔了出來,不禁搖了搖頭。
他雖然性情粗野,脾氣暴躁,有一點卻很清楚,那些文臣很難巴結,稍不滿意就是當頭訓斥。
身為武人,能做好分內的事情已經不錯,還想要製造更進一步的關係,純屬痴人說夢。
迎著秦明的目光,董平更是羞怒交集,快步從他身前走了過去,直到旁人看不到的角落,才渾身顫抖,咬牙切齒地道:“我本一腔忠勇,趙氏父子豈可這般辱我?可恨!可恨啊啊啊!”
且不說董平在小角落裡跳腳,趙府很快亂了起來。
不僅是官家豪奴等有地位的下人,就連調來保護這位御史中丞安全的禁軍,也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秦明起初不想參與,但漸漸的也湊近了,越聽臉色越是鄭重:“趙中丞的貪汙罪證,編輯成冊,京內傳的到處都是?”
禁軍紛紛點頭,有的人看著秦明,眼神裡就露出擔憂之色:“秦副尉,我們只是受上命調遣,倒不受什麼影響,你和董壯士不同,還是早早尋了出路,避開這場風波才是!”
秦明和董平都是武藝超群之輩,露了幾手後,眾皆敬服,才能有這番言語,秦明先是抱了抱拳以示感謝,然後沉聲道:“我去找董兄弟商量商量。”
“甚麼?趙挺之要完了?”
董平聽到這個訊息,並未欣喜,只覺得如晴天霹靂一般。
他和秦明還不一樣,秦明是進勇副尉,雖是末流武官,但好歹也是武官,他卻因為受堂兄董福影響,直接逐出禁軍,原本還想借著趙挺之平步青雲,萬萬沒想到這位僅在宰相之下的紫袍大員,居然要倒臺?
一時間,連美貌的小娘子都被拋之腦後,董平急切地道:“那我們怎麼辦?”
秦明甕聲甕氣地道:“罪狀為真,秦某不護這等狗官,罪狀是假,我們定要小心保護,以防賊人傷害找趙中丞!”
董平原本對趙挺之印象不錯,畢竟未來岳父,但剛剛趙明誠那惡劣的辱罵,令他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此時恨聲道:“怎麼可能是假?若是假的,剛剛那老物就不會暈倒在地,家人一片哭號了,照我看,是本相畢露了!”
秦明皺起濃眉:“董兄弟,這是關乎前途的大事,切不可因私情動搖!”
董平面孔漲紅,卻也知道秦明說的確實有道理,點了點頭:“秦兄等著,我立刻去街上打聽,一定問個水落石出!”
話音落下,他掉頭就走,修長的身軀很快消失在視線中。
秦明嘆了口氣,回到後院,繼續堅守護衛。
而僅僅過了一個多時辰,董平就回來了,語氣裡滿是對自身境遇的淒涼和對趙挺之的不屑:
“這老物何止貪贓枉法,還帷薄不修,與兒媳有染呢!”
……
“我們什麼時候傳他與兒媳勾搭成奸了?”
丁潤聽著街頭巷尾的傳言,摩挲了一下大腦袋,十分費解。
公孫昭皺眉:“應該是趙挺之的政敵出手,趁機造謠,黨爭裡多有此事,卑劣下作,無所不用其極!”
趙挺之此前懷疑信件是政敵假借丁潤的手筆,結果並不是。
但現在,倒是真的政敵落井下石,要將他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
宋朝文人有個特色,政敵扣帽子喜歡造謠“帷薄不修”。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歐陽修與朱熹,後世傳得沸沸揚揚,王安石和蘇軾也沒逃過扒灰謠言。
但被這類謠言攻擊的,絕對不止他們四位,就看本朝的宰相里面,章惇、曾布也有這種汙名經歷,而且極為歹毒。
比如章惇,說他是其父章俞和其外婆楊氏生下的兒子:“章俞者,郇公之族子,早歲不自拘檢,妻之母楊氏,年少而寡,俞與之通。已而有娠,生子。初產之時,楊氏欲不舉,楊氏母勉令留之,以一合貯水,緘置其內,遣人持以還俞。俞得之雲:此兒五行甚佳,將大吾門。”
瞧瞧,整個劇情有鼻子有眼,甚至還囊括了古人最喜歡的預言,孩子剛生下來,就覺得未來大有前途,對應到章惇後來的成就,不得不說,編的水平真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