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元芳得道多助,武后失道寡助(第1/2頁)
章節報錯
紫微宮。
長生院。
武后搬來洛陽後,就搬入此處居住。
對於洛陽奢華的建築風格,武后一向是很喜歡的,她最認同的或許就是楊廣在建築方面的觀念,只是李弘繼位後,沒有大興土木。
目前的國庫情況,並不是歷史上高宗後期的枯竭, 畢竟自從大非川之戰慘敗後,大唐並沒有接連敗於吐蕃手中,反倒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如此一來,西域商路暢通,各國見風使舵,進貢得十分勤快,吐谷渾復國後, 大量的牲畜牛羊輸入隴右, 再加上李弘與民休慼,沒什麼大動作,國庫積累充盈,武后提議應該營建一座永珍神宮,以彰顯皇權威儀。
永珍神宮,是明堂的又一名稱,營建之初的想法是聖人用於佈政、祭祀的重要禮制建築,倒不是說毫無意義,但李弘參考了群臣的意見後,覺得如今不是時候,否決了此議。
武后就挺失望的。
當然, 造奇觀終究是愛好,她目前關注的, 仍舊是朝堂的局勢。
近來江南之地盜匪橫行, 讓各州官府都無法遏制, 民間又亂象橫生, 雖然沒有到達直接起兵造反的地步, 但也談不上穩定了。
朝中自然要派出官員平此亂象, 包括五位宰相在內, 都做出了推薦的人選。
武后關心的卻是另有其人,此時她放下謄抄的案錄,朝著蔡太監頷首:“你做的不錯,狄懷英的歷練,收錄得很齊全,連他在內衛所查的案子都沒有遺漏。”
蔡太監喜滋滋地道:“能為太后分憂,是奴的大幸!”
武后又問:“如今朝中百官,對於李元芳舉薦狄懷英為江南巡撫使,態度如何?”
蔡太監道:“大多都不看好,那位狄寺丞斷案有能耐,但現在的江南亂局,豈是區區一位大理寺丞能夠梳理?更何況還要與梅花內衛合作,群臣對於梅花內衛都不喜呢!”
武后不置可否,繼續問道:“反對激烈的有哪幾位?”
蔡太監道:“反對激烈的倒也不多,畢竟那李元芳兇悍……呃,不過奴聽說,來侍郎在尚書省直接嗤笑狄懷英不知所謂, 這等事情都敢出頭……”
他知道太后的喜惡,覺得剛剛長了對方計程車氣, 趕忙補充了一句:“李元芳此次是出了昏招, 不知多少人等著看其笑話,等江南事敗,奴必第一時間稟告太后。”
話音落下,卻沒有期待的讚許,反倒迎來武后冰冷的俯視:“就因為痛恨李元芳,就期盼他事事失敗?本宮這些日子也教了你不少,你還是這般眼界?”
蔡太監大驚失色,趕忙跪下,冷汗涔涔地道:“太后恕罪!太后恕罪!”
武后重新拿起案錄,再翻看了一遍,目光微微閃動:“李元芳骨子裡傲氣得很,居然敢給親信鋪宰相之路,本宮倒是希望他舉薦的這位狄懷英,真的能平江南之亂……”
蔡太監整個人都是懵的,旁邊垂首靜立的高太監則想了想道:“太后之意,是來侍郎?”
武后露出幾分讚許之色:“不錯,這位狄懷英若真是無能之輩,那李元芳舉薦人才失當,頂多是威名略損,於他而言又算得了什麼?但若是狄懷英真的能平江南之亂,那來恆可就顏面掃地了!”
高太監一聽武后指名道姓的稱呼,就知道她對於來恆甚是瞧不上眼,甚至還不如那六品的大理寺丞。
但接下來武后卻吩咐道:“你們從現在開始,就與來恆身邊的人接觸,務必在江南之亂有個結果之前,與他取得私下的聯絡,明白嗎?”
蔡太監連連叩首:“是!奴一定辦好!”
武后如今培養的內侍,可遠遠不止他們兩位,他如果辦不好差事,那就再無翻身的可能了。
武后欣賞蔡太監的狠勁和忠誠,卻知道此人只是做些小事,看向高太監,倒是耐心囑咐道:“徵西軍隊即將班師回朝,丘英也在其中,你之前為他療傷,好好與之接觸,本宮需要他這位資歷最老的內衛閣領支援。”
高太監遲疑著道:“可之前李閣領已經識破……丘閣領在涼州賈賊一案中的作用,奴怕他早有防備。”
武后冷笑:“李元芳當然早有防備,但他是丘英一手帶出來的,兩人的感情不同,你以為他就不會徇私?他若真的剛正不阿,早就將丘英抓入內獄審訊了,還用等現在?”
高太監唯有領命:“奴明白了!”
武后擺了擺手:“退下吧!”
高太監和蔡太監退下,然後與另外兩位走入殿內的太監擦身而過。
蔡太監與他們的視線碰撞,滿是競爭與警惕,剛剛出殿,就快步離去。
危機感滿滿之下,幹勁愈發充足,全力完成太后交託的任務。
高太監則不急不忙,停在殿外,運轉體內的光明勁,隱約聽到殿內交談的幾個關鍵詞,涉及到的都是聖人新設立的部門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