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坊。

李府。

這裡是衛國公府在洛陽置辦旳產業,位於城北,離皇城不遠不近,作風頗為低調。

李彥這幾日也很低調,上班往練武場一紮,到了午時準點下班,一切遵循長安故事。

不過有時回家太早也不好,每日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送禮的、送詩詞的、請赴宴的、想要入府拜訪的,林林總總,請帖堆得比人都高。

李德謇年紀大了,留在長安沒有過來,好在衛國公府上不少管事僕從跟了過來,李彥交由他們。

大部分都是回絕的,小部分回個禮,極少部分才見一見。

即便如此,府外也有一排長長的馬車等待,就是希望在他下班的時候撞個運氣。

李彥對此見怪不怪,昔日李敬玄府外的場面比這還壯觀,他年紀輕,許多年長的拉不下臉,否則要更誇張。

不過這回的客人,李彥卻是主動迎出。

遠遠就見苗神客快步上前,俯身拜下:“李機宜大恩,下官無以為報!”

李彥立刻扶起他:“苗佐郎,你我也是老友了,何必如此?”

苗神客清瘦了許多,甚至有些形銷骨立,眼眶一紅:“要的!一定要的!李機宜此舉乃是再造之恩,下官不敢欺瞞,原本我等都生出辭官歸家之念了……”

李彥看著這位北門學士,心想若不是我的出現,你們現在可風光了。

歷史上北門學士六人組,風光了近二十年,直到武則天登基前夕才被清理掉。

而自從李彥入了長安,武后的路就變得不太順,連帶著智囊團也是苦兮兮的,居然都生出辭官不幹的念頭。

每年多少人削尖了腦袋,就為了一官半職,北門學士出身寒門,家世並不高,能到這一步更不容易,逼得他們想要辭官,可見外界壓力有多大。

直到太子有意給榜一世家賜予宅邸,同時也為中下層官員安排在洛陽的住處,而北門學士六人組赫然在榜,一切才變了。

上位者的賞賜,從來不僅僅是賞賜,還是政治訊號。

就好比弓氏,為什麼能在短短數十年間,擁有如此煊赫的家世,正因為當年營建洛陽時站隊成功,得李治嘉獎,各方知道這個家族入了聖人的眼,才借勢膨脹了起來。

此時太子將北門學士六人組納入分房名單,也是明確的訊號,苗神客等人的路立刻寬了。

這份寬容,讓群臣的態度都隱隱轉變。

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頂頭上司有人情味,而非薄情寡恩之輩。

李彥扶起苗神客,帶著他入座。

苗神客再度感謝後,取出了一本奏章,有些忐忑的道:“這是我等所擬的《建言八事》,望太子殿下能夠採納,先請李機宜過目。”

李彥擺擺手:“我非東宮官員,給太子殿下的奏章,我從來不過目。”

苗神客緊張的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原本我六人想一併入府拜訪的,也是心裡沒底,才由我先來……”

李彥見他頗有幾分語無倫次,知道這位確實需要一些信心,頷首道:“過目就不必了,請苗佐郎略說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