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二章 與武后隔空交手第一回合!(第2/3頁)
章節報錯
尹中言遲疑了一下,咬牙道:“私藏甲冑之事,頗多疑點,不可不查,望皇后明鑑!”
武后道:“那此案交由臺獄審理,讓你們御史臺,還李敬玄一個清白如何?”
尹中言還在考慮,能否找出梅花內衛汙衊的罪狀,就聽身後兩位下屬輕輕咳嗽。
他猛然反應過來,面色劇變。
李敬玄如今臭名昭著,御史臺幫他,被有心人一宣傳,那不是官官相護,惡名纏身?
別的官員倒也罷了,名聲差也不妨礙升官發財,但御史萬萬不能有黑點,否則再去彈劾別人,又有什麼說服力?
這還是能翻案的情況,如果翻不了案,那好了,御史臺直接靠邊站吧!
李敬玄之案沾不得!
尹中言只能俯首:“梅花內衛得聖人詔書,辦理此案,我等不敢僭越!”
武后聲音猛然變得冰寒徹骨:“虧你心中還有聖人,我當你們御史臺,只顧著清譽名聲呢!”
尹中言叩首,悽然道:“臣不敢!臣不敢!”
群臣心悸。
明明是一件對武后不利的事情,卻被她輕描淡寫的化解,反過來利用李敬玄將了御史臺一軍,這娘們的手段實在厲害。
但事實上武后呵斥御史臺後,抿了抿嘴唇,也斜眼看了眼邊上的夫郎。
她原本已經制定好了收編梅花內衛,將之變為己用的計劃,不料明崇儼請命,李治在難得清醒時期的詔書,讓她的謀劃胎死腹中,此時心裡也在絞痛。
她的失落情緒只在一瞬之間,立刻又振奮精神,冷視群臣:“梅花內衛乃聖人親立,李敬玄一案,已證聖明,諸位各司其職,不可亂命,至於疏忽之責,我便赦免你們這次!”
群臣拜謝:“謝皇后!”
此事揭過,豆盧欽望再度出列:“皇后雅性恭孝,識達今古,治國輔政,與聖相合,臣請聖人效文獻故事,進皇后為天后!”
韋承慶等一眾臣子上前:“臣等附議!”
其他反對的臣子,先看了看御史臺,又望向兩位宰相。
原本四位宰相,李敬玄、戴至德、郝處俊、裴思簡,如今一個滿門抄斬,兩個閉門思過,只剩下裴思簡,還是偏於軍事的兵部尚書。
而新進位的宰相來恆,代表江南一系的利益,之前附議太子殿下提出的往洛陽就食後,就被狠狠訓斥,此時一言不發,顯然他現在謀求的是站穩腳跟,否則根本沒有發言權。
御史臺被一棒打蒙,宰相沉默,看上去擁護天后勢不可擋,可武后看著沉默的大半臣子,眼中閃過陰霾:“此事由聖人定奪,倒是吐谷渾復國一事,你們議來議去,可有定案了?”
群臣心想你這娘們真會裝,如果不是你拖著事不辦,只想著當天後,早就下達旨意了,裴思簡立刻出列道:“吐谷渾幾經興亡,百廢待興,今王城已下,各部望風而降,理應速令青海國主與光化公主回國,安定藩國,以穩邊境。”
武后冷冷看了他一眼:“涼州韋刺史上奏,吐谷渾今年受災,糧米不濟,若要安定吐谷渾,必供糧送物,然關內也有災情,隴右今年也欠收,糧米負擔,由江南漕運為主,來侍郎,你可有話說?”
來恆上前,有些沉默,心頭滿是憤慨:“最簡單的辦法,無疑是帶百官去洛陽,關內壓力瞬間降低,衍生而來的種種難題都得以解決,整個局面都能盤活,結果你硬壓著不走,現在問我有什麼辦法,我能變出糧草嗎?”
武后見他沉默,面色也沉下:“你得聖人信任,自該為上分憂,整頓漕運,加大江南漕米的輸濟力度,洛陽自長安這一段的黃河,河道狹窄,又多暗礁,可有治理之法?”
來恆面色劇變:“災情之時,豈可治理黃河,請皇后慎重!”
這回連豆盧欽望和韋承慶都變了神色,關內是關隴集團的根本所在,你不能這樣折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