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遠門。

這裡是隋唐長安絲綢之路的起點,門外豎碑“立堠”,上題“西極道九千九百里”。

不言萬里,是表示遠遊之人不為萬里之行。

而此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由此門送使節團,不僅具有開拓之意,更是期許滿滿。

在大批禁衛的護送下,帝后和太子的帝輦親至。

面容略顯蒼老的李治,來到李義琰面前,微笑道:“李公,請持節!”

李義琰半跪下來,雙手高舉,接過旌節。

他的節杖為金杖,裝飾著旄羽。

太子來到李彥面前,期許的道:“元芳,請持節!”

李彥也半跪下來,雙手高舉,接過旌節。

他的節杖是銅杖,同樣裝有旄羽,顏色為赤。

兩人起身,與使節團上下高聲道:“謝陛下!謝太子殿下!”

李治中氣不足的聲音努力提高:“朕此來送行,望諸位揚我大唐天威,平安歸來!”

“揚我大唐天威!揚我大唐天威!”

使節團共有三十二人,對於一個正規的使節團來說,人數很少。

但大部分都是由內衛構成,全是精銳。

正使一人,李義琰,內衛閣領,持節。

副使一人,李彥,內衛機宜使,持節。

剩下的沈巨源和楊再思為機宜使,還有王孝傑、彭博通等二十幾位武德衛。

幾乎是把來者不善刻在了臉上。

不過跟吐蕃確實不需要客氣,尤其是完全敵對的噶爾家族。

就算換一群瘦弱的文士過去,如果對方敢刁難還是會刁難,改變不了什麼。

而如此一群孔武有力的大漢後面,跟著一群女子,就顯得愈發醒目了。

不過她們戴上了冪籬,長長的罩紗幾乎把全身都給遮住了,也看不清長相。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贈給贊普禮物的車隊,由精兵護送。

禮畢。

使節團正式開赴吐蕃。

李治、武后、太子和前來相送的群臣目送許久,才起輦離去。

……

當長安完全消失在身後,許久沒有離開這座都城的李彥,心胸也為之一闊。

他吹了個哨聲,就見上空掠過一道黑影。

那飛行的軌跡極為風騷,好似時刻要躲避箭矢。

在劃過好幾道弧線,做了不知多少假動作後,才小心翼翼地落了下來,立在了他的肩膀上。

李義琰為之側目。

這鷹兒是怎麼訓的,如此警覺?

李彥看出他的所想,微笑道:“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吧,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沈巨源湊了過來,大為驚歎:“好神駿的鷹兒!”

“你看,大家都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