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看到那些兵器被收繳整理,這位刺史的瞳孔卻微微一縮。

李彥更是早就看得清楚,如此精良的制式兵器,絕非吐蕃能夠提供,更別說供給這群亡國之人。

和當時賈思博麾下的死士一樣,這些軍械都是出自折衝府的武庫,結果被暗衛所獲。

李彥目光一沉,揮了揮手:“將那個吐蕃暗衛帶過來!”

五花大綁的角爾被拖了過來,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露出怒火與絕望,嘴裡唔唔作聲。

李彥道:“取下布帛,讓我們大唐男兒,聆聽一下蕃賊失敗時的哀嚎!”

角爾本來還真想嘶吼,這一聽頓時憋了回去。

他看向慕容諾曷缽:“王上,我也是鮮卑人!我也是吐谷渾的子民啊!如果不是沒有別的辦法,我又怎會投靠吐蕃,王上,你為唐人做了那麼多,我們的汗國被外敵入侵時,唐人做了什麼!”

慕容諾曷缽有些無措,弘化公主則呵斥道:“休要胡言!”

角爾自忖必死,既能說話,當然不會顧忌:“你是唐人的公主,自然心向母國,我們卻只要自己的汗國,有什麼不可說的!”

韋待階面色微變:“封住他的嘴!”

李彥低聲道:“請韋刺史稍候,這群吐谷渾人已經在控制之中,讓這人說,我想借此瞭解一下,吐谷渾人對我大唐的看法。”

韋待階有些不以為然,但也不再阻攔:“李副使要掌握分寸。”

李彥看向投降的吐谷渾舊部,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極深的怨念。

這倒也不奇怪,從後世人的眼光來看,吐蕃崛起有多方面,但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高宗朝中期致力於消滅高句麗,放任吐蕃吞併自己的藩國吐谷渾,終釀成大患。

沒辦法,這百年間的高句麗,就是中原帝王心裡過不去的那道坎,老想著滅一滅。

楊廣那三徵就不提了,楊堅時期打得北方突厥不能自理,滅高句麗也失敗,後來連李世民御駕親征,這戰場無敵的天可汗,都沒能消滅高句麗。

最後在李治手中亡掉,這名聲太好了。

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除去了一個跟新羅百濟政權鬥爭不休的高句麗,龐然大物吐蕃崛起。

悲劇的是,吐蕃崛起後,讓大唐連吃敗仗,新羅也從原本的順服變得不臣。

朝鮮半島仍是禍患,高句麗相當於滅了個寂寞。

戰略目的大失敗。

李治現在之所以對於吐蕃這麼重視,也是希望挽回錯誤,他很想留下好的後世之名。

其實這點李治不用擔心,他老婆登基成女帝,後世就沒什麼人在乎這些了,全衝那最勁爆的黑料罵。

而弘化公主也為母國據理力爭:“吐蕃狼子野心,早早選好了時機,他們入侵時,大唐的關中收成不好,遭遇天災,再加上北方有戰事,才無法兩顧!吐谷渾是我們的領土,難道別國不來援救,也是有錯麼?”

角爾冷笑:“是啊,唐人不來救援,確實不為錯,可他們為什麼要鼓動我們往祁連山遷居,最後卻根本沒有實現承諾?”

弘化公主啞口無言。

顯慶五年(660年),吐蕃對吐谷渾入侵時,李治起初是命令吐蕃不得進攻的。

那個時候祿東贊還活著,面對大唐的要求,表面上不敢反抗,生怕唐軍調轉槍頭過來打吐蕃,便陽奉陰違,表面上俯首稱臣,實際上趁勢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