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有四位嫡子。

長子慕容忠,任左威衛大將軍,被封青海成王。

次子慕容萬,任右鷹揚衛大將軍,被封青海宣王。

三子慕容智,任左驍衛大將軍,被封青海喜王。

慕容復是最小的兒子,亡國後出生的,啥也不是。

當然,上面三個兄長聽起來很牛逼,其實都是虛的。

且不說青海之地被吐蕃所佔,什麼國主成王宣王都是安慰,那些武官,也不具備實權。

比如慕容忠,七歲的時候就授左威衛將軍,那是十六衛的從三品武將,七歲的娃娃能做什麼?

後來又升大將軍,同樣是個員外虛職。

即便如此,當李彥提到公主的另外三子,李義琰和楊再思也為之動容。

楊再思急道:“那幾位慕容王子,麾下可是有不少吐谷渾舊部的!”

李義琰凝重地道:“陛下讓他們待在涼州,就是為了收攏昔日殘部,抵禦蕃賊侵擾,他們如若被暗衛策動,必定釀成大禍!”

李彥道:“叔公不必過於緊張,目前還處於猜測階段,雙方終究是死仇,暗衛把吐谷渾折騰得亡國,這種策反肯定不易,我最初甚至沒有考慮過,直到見了這位小王子……”

楊再思道:“對,七八歲大的孩子,明知暗衛是禍害吐谷渾的罪魁禍首,居然還聽從其命令,顯然復國執念深重,他那三位哥哥,萬一也存著些奢想妄念,是會被敵所用的!”

李義琰沉聲:“涼州是隴右咽喉,絕不能亂!元芳,你讓公主入京面聖,是要求她主動將此事稟明聖人,恭待聖裁?”

李彥點頭:“不錯,那樣有挽回的餘地,她的幾個兒子本來也無實權,若是送入長安,還能得一番富貴,可如果留在涼州,真要起了不臣之心,全家都要被累及。”

楊再思皺眉:“可吐谷渾的舊部只認鮮卑王族,幾位王子離開了,那些人怎麼辦?受涼州刺史管轄麼,恐怕也會生出事端啊!”

李彥道:“我們帶著國主和公主去涼州,讓他們坐鎮邊境。”

李義琰道:“此法穩妥。”

將他們的孩子送入長安為質,公主夫婦則坐鎮邊境。

終究是曾經統治了吐谷渾二十餘載的汗王和王后,他們紮在那邊,噶爾家族統治著吐谷渾舊土,也不舒坦。

不過夫妻倆年紀大了,李治算是體諒,才許兩人入京享福。

現在沒教育好孩子,自己釀成的苦果自己咽,繼續在邊州撐下去,退休什麼的就別想了……

初步定下處理的辦法後,李義琰和楊再思往使節團而去,李彥想了想,準備最後去一趟法門寺。

疑似暗衛的人員,極有可能是玄奘的秘密傳人,十六年前玄奘大師在法門寺內開壇講法,那個時候收了徒。

所以到法門寺內,還需要找些有能力的僧人,負責協助查辦此事……

唰!

正想著呢,一個光頭閃了出來。

法明出現在面前,雙手合十,微微而笑。

李彥一驚:“大師,你這是從哪裡竄出來……咳,你還沒離開啊?”

法明道:“李副使未走,貧僧豈能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