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雙探合璧(第2/3頁)
章節報錯
救命要緊,內衛其實在李彥的調動下很早就趕到,但也不可能為了保護現場,去阻止御醫救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線索被破壞掉。
所幸狄仁傑趕到後,第一時間衝了進去。
而足足半個時辰,狄仁傑終於渾身臭氣的走出來,將隨身所帶的銀針收起,重重的吸了幾口新鮮空氣。
李彥來到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懷英,你還好吧?”
狄仁傑露出感動的笑容:“多謝李機宜關心,下官無妨。”
李彥道:“你去休息吧,破案不急於這一晚,身體要緊!”
狄仁傑搖頭:“下官不累,這一晚是最關鍵的,若不能找到足夠的線索,越拖下去,此案越難破!”
他緩了口氣,取出一本沾著穢物的日錄:“據御醫所言,此案的死者張陽,短時間內至少服用了五枚丹藥,但我在他的房內,發現了不少道家典籍,還有這本日錄,我來翻頁,請裴閣領、李機宜過目!”
此時裴行儉也忍住異味,湊過來細看,就見狄仁傑翻到第一頁,上面寫著:
【吾初試而落,憾然歸鄉,餘後數年,幾取文解,都無所成,甚憾!甚憾!】
【今再隨貢入都,熱血未涼,常科不成,便選制科!】
【即便長住西京,吾誓要取功名,得官選,以慰鄉人!】
裴行儉見了微微搖頭:“制科啊……”
李彥也嘆道:“如此執著,怪不得會求助於歪道。”
唐朝的科舉,除了細分為進士、明經、明法等等科目外,還有大的類別劃分,也就是常科和制科。
常科是每年一試,制科是專才錄取。
安忠敬以二館六學身份,康達以州縣學子透過解試,獲得文解,在十月隨貢入都,都是考的常科,即是後世所理解的那種科舉。
但此時還有制科,主要是聖人特詔,專選事才,也就是皇帝下旨,專門開辦一場考試,選拔他所需要的人才。
武周時期,武則天提拔寒門子弟,基本就是透過制科,而非常科。
不過正常情況下,這種模式對於寒門子弟而言,更是地獄。
因為來考制科的,不僅僅是這一屆的學子,歷屆的進士明經以及在職的官員,都可能來參加。
沒辦法,制科一旦選上,基本就能授予官職,不需要再等吏部銓選,很多未來的宰相級人物,就是靠制科出頭,現任官員如果想越級提拔,也可以參與制科,以期得到皇帝的青睞。
反正到了最後,形成的局面就是,歷代卷王瘋狂湧進一場考試裡,開卷。
這個嗑藥嗑死的張陽,連常科都考不上,還想進位制科,下場肯定是渣渣成灰。
而狄仁傑見兩人看好,往後翻去。
接下來十幾頁,都是記錄張陽怎麼去拜訪權貴,遞交詩詞,希望得到重視的。
裴行儉怕李彥不理解,低聲解釋道:“這種風氣是近年興起的,進京趕考計程車子,會向各府上啟陳詩,行卷請託,希望在正式考試之前,博一番聲譽。”
李彥道:“裴公,我明白的,衛國公府上,也收到過不少科舉士子的詩詞,我都收下了。”
裴行儉有些奇怪,李彥不像是喜歡聽吹捧的人,就聽他接著道:
“在長安二館六學計程車子,但凡有個才華出眾的,吏部上下誰能不知,考官自然也就早早有了印象,看到這類名人的文章,第一個念頭就是好,然後再找優點,效果自不必說。”
“那些邊州外地計程車子,在京內默默無聞,如果想和京中士子公平相爭,除了用這樣巴結諂媚的方式自證才華,還能如何?”
“我並無文名,幫不了這些新科士子什麼,所能做的,也就是不要把他們的心血之作棄如敝履了……”
狄仁傑聽得目露感懷,他當年雖無行卷之舉,但若非進士無望,也不會退而求其次,考取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