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離開刑部後,又去旁邊的吏部,調取了潤州官員的檔案。

他看了後,發現這起案子,對於當地來說絕對是一件大事。

因為丹徒縣上下官員,幾乎被全部貶職。

丹徒縣齊縣令直接入獄,妻女充入掖庭。

兩個縣尉全部去職,其中分押法曹的縣尉林建業,應該就是明崇儼的師父。

後面還有一排名單,總的來說,基本上縣衙的官和吏,都被一網打盡了。

這又是疑點。

如果只是山匪作亂,為禍村莊,需要嚴懲得這麼厲害嗎?

這個年代,平民百姓的命很是輕賤,死的人再多,除非聖人震怒,否則三省六部處理時,都不會這麼大規模懲處。

而李治說他並不記得這起案子……

李彥帶著不少疑問,回到了內衛駐地。

還沒進到裡面,就見人員進進出出,眉宇間都帶著不滿。

這份不滿的情緒不是衝著他來的,見到他走進來,一路上各級招呼不斷,滿是敬意。

就連以前幾位點頭之交的機宜使,都露出笑容來。

有這樣的神探在,內衛才能每每領先其他,上下都有榮光。

不過有些人的吃相也太難看了,為人所不齒。

李彥一打聽,就知道丘神績和王孝傑把事情宣揚出去了。

實際上,大家都盯著這個案子,黃震的所作所為,本來也瞞不過其他人。

但這麼一宣揚,就更是人盡皆知,什麼難聽話都有了。

當然,最激動的還要屬一人。

“我父是冤枉的!誰敢對我父用刑,都衝著我來吧!!”

李彥還沒有接近,就聽到竇靜聲嘶力竭的咆哮。

“這是演起來了?”

李彥眉頭一揚。

不奇怪,古代極重孝道,無論是真孝順,還是假演戲,都必須做出來。

比如李世民玄武門政變,後來想修改史書,是要著重修改哪一部分?殺兄屠弟?還是入宮逼父?

如果按照後世的觀念,前者更殘忍,應該掩蓋前者,但恰恰相反,李世民對於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根本不忌諱,按照“周公誅管蔡”的基調宣揚就行,李世民真正忌諱的是李淵的態度,因此他登基在太子東宮,貞觀前幾年辦公也在東宮,太極宮一直是李淵居住,父子倆的鬥爭挺有意思。

後來李顯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先是殺掉了武三思父子,後來又要殺韋皇后,都已經到玄武門之下,李顯一露面,他就慫了,結果手下也紛紛倒戈,最終兵敗被殺,是差不多的道理。

所以竇靜不可能撇清自己,竇德成被抓,他必須出面,力保父親。

李彥閒庭信步,來到了激烈爭吵的地方,就見竇靜甚至都要動手了,是幾個武德衛拼命架住他。

但黃震的態度也是寸步不讓:“竇機宜,此案你應速速回避,不得打擾審訊,否則治你一個延誤之罪,別怪我不念同僚之誼!”

竇靜怒吼:“你我同品,你憑什麼治我的罪!我只想見我父一面,問清緣由,你們都可在旁聆聽,為何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