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飛錢,有沒有向坊市流通的趨勢?”

“沒有,只有商會的貴客才能享受,一般商鋪都是無法用的,四大商會將這種飛錢當成福利,牢牢把持。”

“那兌換手續繁瑣嗎?”

“倒是不繁瑣,只要有商鋪內的管事引薦,又有超過百金的財富,就能轉為飛錢。”

三人換了個地方,避開了東市越來越多的人群后,關於飛錢,李彥又問了幾個問題。

然後他很快意識到,此時的飛錢,還是純匯兌業務,都沒有進化到歷史上的版本,倒更像是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

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一種白鹿皮幣。

就是用宮苑的白鹿皮製作,一方尺切割成一張,周邊加以彩繪,十分漂亮。

可再漂亮的皮,一張居然定值40萬錢,比起搶都要過分了。

但漢武帝用國家權力,給白鹿皮幣做背書,讓它成為割韭菜的利器,與後世的虛擬幣,核心邏輯是差不多的。

現在的飛錢,就相當於四大商會之間的白鹿皮幣,用他們的商業信譽做背書,以致於一張紙能抵百金千金,甚至具備異地流通的功能,潛力無窮。

張陽透過賣丹藥賺取了那麼多緡錢,裝在袋子裡一個人根本搬不動,攜帶那麼一大筆錢很不方便,如果兌換成飛錢,就只是幾張紙,當然隨意存放。

那麼張陽作為一個外州士子,是怎麼辦理手續,將現錢換成飛錢的,這是一條關鍵線索。

李彥臉上不動聲色,聆聽下去。

容娘道:“竇氏在飛錢上佔據巨大優勢,已經開始向外地流通,以此為條件,讓蕭氏和謝氏讓出了以前把持的江南特產。竇氏漸漸的有了一家獨大之勢,李氏商會多有不服,近來與竇氏明爭暗鬥,長安縣衙根據舉報,查封了不少家竇氏商鋪……”

聽到這裡,李彥詫異了:“長安縣衙查封竇氏商鋪?”

關隴世族在自己家的地盤上被欺負?

容娘道:“是縣尉李嶠帶隊的,那些竇氏商鋪的賬務都存在問題。”

李彥微微點頭:“原來如此……”

李嶠出自趙郡李氏嫡系,少有才名,二十歲就考中進士。

這位才子考中常科的進士還不夠,還去考制舉,成功卷贏後,越級成為長安縣尉,分押戶曹。

此人的才學是真的出眾,後來在武周時期,和蘇味道成為文壇領袖,並稱“蘇李”,目前以二十六歲的年紀,在京城當縣尉,也是前途遠大。

有趣的是,李嶠管理戶曹,長安城左半邊的五十多個坊市,商鋪稅收正好在他的工作範圍。

李氏和竇氏兩大商會鬥起來,李嶠當然不會客氣。

李彥對此挺好奇:“李縣尉出面後,竇氏補了多少稅?”

13.41億?

容娘道:“竇氏一文錢都不準備補。”

0!

李彥揚眉:“各市的交易稅很低吧,相比起竇氏的利潤,為什麼不補……是因為這個口子不能開?”

問到一半,他也反應過來。

唐朝是農業社會,賦稅一般是以農稅為主,商稅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