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幷州有位狄法曹,可以提拔提拔(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過有時候收不上來,這裡面是真的有蹊蹺,屬於彈性很大的一項收入。
李彥對於力課不太感冒,百姓的錢被三七分成,他用的也難受,但制度就是這樣,令史更是再三暗示,會優先安排。
雙方互通姓名,談天聊地,辦理好基本手續後,李彥行禮道:“多謝盧令史了。”
盧令史趕忙還禮:“這是下官應該做的,李校尉折煞了。”
李彥試探道:“我這裡還有一事相求。”
盧令史笑道:“請說!請說!”
李彥不彎彎繞繞:“盧令史應知,我任內衛武德一職,麾下卻無得力能手,吏部匯聚天下人才,能否提供些參考?”
盧令史臉色微變:“這……”
李彥道:“我不貪奢,只想選幾位縣尉法曹。”
盧令史神情稍稍緩和:“縣尉啊……”
京官一向看不起外官,而地方上的縣尉,更是他們眼中的賤職,工作辛苦,升遷困難。
後來的杜甫,科舉之路走不通,權貴之門走不進,在長安困守十年,依舊拒絕出任縣尉,寫下了“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的詩句,那不是他一個人的觀念,代表著當時的共識。
但即便如此,盧令史考慮後,還是不願意鬆口。
內衛和其他部門關係還好,和吏部是天生的不對付。
因為內衛的晉升,不經過吏部,把它踢開了。
實際上,天底下多少選人眼巴巴期待著吏部銓選,更別提那些等著升官的。
內衛才多少職位,根本影響不了吏部的權柄。
但對於這種手握大權的部門來說,我不管到你,就是冒犯。
盧令史希望和李彥有交情,卻不希望和內衛有交情,實在是公私分明。
於是乎,他微微一笑,既不拒絕,也不同意。
李彥同樣微微一笑,翻出一本書卷,當場閱讀起來。
盧令史一愣:“這是?”
李彥道:“啊,這是太子殿下贈予的《瑤山玉彩》,我時時翻閱,獲益匪淺。”
盧令史:“……”
小郎君,太直接了吧?
不過李彥看書時的神態,似乎還真的有些不同。
那份專注凝重,彷彿皓首窮經的儒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讀書的樂趣裡。
為了拍太子馬屁,也是拼了。
盧令史十分欽佩,想了又想,終究不願意因為這點小事,得罪這位前途遠大的小郎君,咬牙道:
“好,我予李校尉一份名目!”
……
半個時辰後。
李彥來到了大理寺後面的內衛駐地。
在十幾年前,這裡曾極為興盛,如今已經荒廢了。
隨著丘英歸京,才算恢復些人氣,有雜役不斷進出,打掃衛生。
但李彥一路看過來,皇城內的各個政府部門,應該就屬內衛最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