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示重視,李治帶頭打賞了5000緡錢,5000匹絹,對應後世人民幣大約一千五百萬,再號召大臣捐物獻錢。

我捐了,你們隨意。

誰敢隨意?

所以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法門寺就從一片大火後的廢墟,變成了如今恢宏連綿的廟宇,舍利塔也聳立起來。

正想著呢,前方傳來喧譁聲,李彥再走幾步,卻見一個唇紅齒白的僧人,被幾個精壯的僧人圍住,氣氛緊張。

“鳩摩羅?”

這位性情高傲的吐蕃小明王,自從吐蕃大使死時露面了一回,就在使節團中深居簡出。

李彥曾經遠遠見過他幾次,都是在勤練印法,頓時感到壓力,也趕緊找了塊地方練武。

如今鳩摩羅卻來到法門寺前:“聽聞中土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小僧特來拜會,為何阻我於門前?”

法門寺的知客僧也很圓滑:“閣下遠道而來,敝寺自當歡迎,然身屬使節,需入西京取了公驗,我等才好接待。”

鳩摩羅並不離開:“佛無國界,普渡眾生。”

知客僧答道:“佛無國界,人有國屬。”

“不愧是皇家寺院,有水平啊!”

李彥看得暗暗好笑。

吐蕃使節團來大唐國內,不是追求動武,真刀真槍拼殺那是軍隊的事情,他們的職責除了外交談判,是在其他領域贏過大唐。

比如馬球。

比如佛法。

鳩摩羅來此正是為了論法,如果被他贏過大唐這邊的高僧,那回國後的威望就大不一樣了。

可法門寺很雞賊,就是不正面接招,緊扣公驗的身份證明,一個拖字訣,讓鳩摩羅有力沒處使。

雙方又辯論了幾句,鳩摩羅仰首深深凝視了遠處的舍利塔一眼,雙手合十,轉身離去。

轉身沒走幾步,就看到李彥在人群裡看熱鬧,還對著他揮了揮手。

鳩摩羅面無表情,步履略略加快的離開。

“這小和尚不開心了,明鏡生塵,佛法沒有修到家啊!”

見對方吃癟,李彥別提多高興了:“走,我們進寺內轉轉。”

丘神績聞言快走幾步,來到知客僧前,通報姓名後,遞了些黃澄澄的東西過去。

知客僧掂了掂份量,臉上頓時露出寶相莊嚴的笑容,大開方便之門:“施主請!”

李彥揹著雙手,悠然走了進去,開始參觀。

平心而論,沒什麼好看的。

幾十年前那場大火燒得太狠了,殿宇和舍利塔幾乎付之一炬。

在貞觀時期略修了一回,到八年前開始正式重建,規模倒是大起來,但還不夠恢弘華麗。

若不是佛骨舍利的名頭,這寺院的內部裝潢,在全國的佛門寺院內,怕是排不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