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見孫言初一身素衣,面容清秀,見義勇為,俠肝義膽,不禁十分欽佩,又拱手道:“二位出手相救,師父回來了,一定很感激,如不嫌鄙官簡陋,不如留下等師父回來見上一見,如何?”

孫言初深知其中深意,便欣然應允。

此觀名為慧清觀,被南北朝所推崇,天下人將慧清觀升格為仙宮。

慧清觀尊奉的祖師是李遜,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孝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始棲託西山金氏之宅修道。聞豫章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

只是孫言初不明白,這些黑衣人來慧清觀不知所為何事。

李慕道:“道長,若非你及時趕到,今日慧清觀不免一敗塗地,既然道長是蚩尤宗的人,也是一家人。”

這時,兩名弟子神色慌張的跑過來,道:“師兄,那,那野狼又出現了!”

孫言初與顧子念一驚,道:“野狼?”

李慕神色凝重,立即說道:"數年前,野狼為害,水災連年,師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可誰知這野狼又出現了。”

李慕繼續道:“當年,師祖李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慧清,其宗旨為“淨明忠孝”。師祖李遜活到五百七十二歲,於去年四月初一日閤家九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慧清師祖”。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後人在他居住地的此地建起了此觀。

李慕道:“你們隨我來。”說著,轉身向後山走。

二人跟在李慕身後,來到慧清觀後面的山後。李慕走到一個石碑前,他伸手拔開石碑上的枝葉,上面一排排字跡顯露出來:

“僥心不善,風雲無益,子母不孝,奉心無益,知己不真,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佈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廈千間,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計較為自身,死後何曾到手中?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百年世事有天羅,休把心機太用過,富了又貧貧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良心自有良心報,奸狡還須奸狡磨。”

字後面還刻著八人的名字:“趙荷、孫戰,李廣、周勳、伍亨、鄭烈、王岑、楊抗。”

刻的字是紅色的。

孫言初抬手順著比劃,摸了摸字跡,突然震驚,這些字渾厚有力,不像是用鑿刻的,倒像是用手指寫出來的,他面色微凝:“朝陽指?”

李慕道:“不錯,這《八無益格言》便是一位高人用‘金剛指’刻上去的。這位高人隱居在逍遙山,他身世來歷甚為奇特,且還知道過去千百年和未來幾千年之事。”

孫言初奇道:“知道過去和未來,那豈不是神仙?”

李慕道:“他常年隱居在逍遙山,只有師祖在世時見過他,慧清觀的李遜師祖在最初,以孝廉為準則,自逍遙山遇見這位高人後,便看清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玄機,故而有了自己的修行標準,高人在這壁上寫了前半部分,祖師寫了後半部分,下面的那些名字是祖師的高徒,祖師爺希望他們把這個格言世代傳承。祖師又被稱為許真人,曾經鄱陽湖一帶有一個蛟龍作怪,水患不斷,危害百姓,祖師與蛟龍大戰幾天幾夜,最終戰勝蛟龍,恢復了鄱陽湖一帶往日的祥和和寧靜,當時,這位高人曾預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沒想到,這野狼又出現了。”

孫言初心道:“要是師父和師尊在,定有辦法對付。”

顧子念道:“難道沒有人能對付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