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走自己的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年頭有快遞公司嗎,當然有的。
陸澤前世做實體生意的,自己就有供應鏈體系,自然也清楚一些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史。
提起快遞,就不得不提“桐廬幫”。
除了順豐之外,國內快遞公司幾乎都來自於桐廬。
尤其是四通一達五大快遞公司,更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全都是桐廬一個體系出來的快遞公司。
早在1993年,順豐就在鳳城成立。
而“桐廬幫”的龍頭申通快遞,同年也在杭城成立。
從90年代初開始,魔都的對外貿易發展就非常迅速,導致各個廠商之間的合作頻繁,大量的貿易單子由此誕生。
可在杭城和魔都之間貿易生意的第一隻攔路虎就是報關。
報關單子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否則延誤了日期,交易很有可能便會進行不下去。
可那時並沒有快遞行業,僅有郵政承接運送業務。
可郵政的運送速度又很慢,即使EMS也要三天才能送達,運外貿報關單變成了一個縈繞在眾多工廠老闆心頭的難題。
申通快遞的創始人聶騰輝和陳小瑛兩口子,當時正在一家印染廠工作。
某天印染廠的老闆突然需要運送一張從杭州到上海的報單,並且必須要在第二天就送達。
因為她的丈夫聶騰飛在廠子裡的突出表現,老闆把這件事情交給了他,並向他下達了死命令,必須要在規定時間內送到。
老闆開出了100元的高價,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鉅款,要知道聶騰飛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僅僅只有150元,而從杭州往返上海的火車路費也只不過30元。
送這麼一個單子,一天淨賺70元。如果一次送上三四單,就能日賺幾百元。
當送完報單的那一刻,聶騰飛心中有了關於賺大錢的想法。
聶騰飛心中越想越覺得這條路子可行,他說服了自己的妻子陳小英,又拉來了自己在印染廠中的好友詹際盛(以後天天快遞的老闆),開始了自己的快遞之路。
聶騰飛與陳小英兩口子拿出了三萬塊錢,詹際盛自己拿出了五千塊,在東海共同註冊了我國第一家民營快遞公司盛彤公司。
這家盛彤公司,要不了多久就會改名為申通快遞。
在當時,快遞行業只有一家郵政,民營快遞是不合法的。
他們這種民間私自創辦的快遞業被稱為“黑業”,郵政與警方常常會在路邊對這種“黑業”進行搜查,被捉到不僅貨物沒收,人也會進局裡。
可三人硬是憑藉著“報關單”業務,靠著“火車+腳踏車”的模式,第一年就賺了2萬元。
九十年代初,2萬塊錢仍然算是一筆鉅款。
不過由於聶騰飛兩口子任人唯親,硬生生把申通搞成了家族企業,令合夥人詹際盛心中很是惱火,最終拿了一筆錢與他們分道揚鑣了。
詹際盛出來後,也創立了一家快遞公司,這就是後來的“天天快遞”。
等到1998年年底,申通快遞在全國已經擁有了50多個網點,有著2000多名員工,更是成為長江三角區域的行業老大。
而一樣在1993年創立順豐的王衛,也是在鳳城印染廠打工時發現了商機,建立了順豐公司。
可以說沒有印染廠的報關單派送業務,就沒有今天的快遞行業。
儘管一直到2000後,民營快遞公司都還只能算是黑產,但不妨礙快遞公司靠著單據票據業務賺的盆滿缽滿。
哪怕十幾年後,對公票據配送業務也一直都是快遞公司最核心的業務。
這點,對順豐公司來說就更是如此。
因為這年頭對公票據配送業務的快遞費,是快遞公司利潤最高的服務產品。
除此之外,快遞公司其它的業務,不過是在和傳統的運輸公司搶生意而已。
在電商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即使是在包郵區,單次快遞配送的費用可是非常高的,沒個幾十塊錢根本下不來。
可不像2005年後,搭上了淘寶的順風車,才把快遞價格打下去。
之所以能把價格壓下去,一方面是快遞訂單量起來了,二是受淘寶網的壓榨,互相打起了價格戰。
唯一沒有參與其中的,就是順豐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