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幾天,陸澤依然的頻頻出售,不過都是短線操作,即買即拋,撈一小筆就走。

儘管第一天納斯達克指數跌了4%,可華爾街和米國股民們依然對網際網路充滿了信心。

媒體每天也在不停地打雞血,為股市注入信心。

除了那些做空機構外,幾乎沒有人相信網際網路有泡沫,也沒人相信泡沫會在這一刻破滅。

千禧年才剛剛來臨,正是網際網路大展拳腳的時候。

資訊化帶來的便利,很多人都體驗過了,誰能相信網際網路概念股會這在這時候崩塌。

在今年年初,米國家喻戶曉的寵物電商網站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呢,甚至是把廣告打到了美國廣告史最貴的“超級碗”上,還買了它的黃金時間段。

無論是感恩節大遊行中的熱氣球,還是寵物玩偶的群眾群訪,營銷都玩的很溜。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網際網路企業資金雄厚、財大氣粗。

不光是,還有另一家明星網際網路公司Webvan,這家生鮮食品電商,銷售45000多種不易腐爛的食品,計劃為米國26個大都市市民提供服務,甚至承諾,可以在30分鐘內送貨上門。

兩家公司都是在前不久,轟轟烈烈地上市,受到無數資本的追捧。

和Webvan的原始投資者都是一些讓人熱血沸騰的名字,此刻沒人會懷疑他們也會犯下那麼愚蠢的錯誤。

這些投資機構包括:基準資本、紅杉資本、軟銀資本、高盛和雅虎,而他們進入的目的是鼓勵和Webvan迅速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

所謂基礎設施是指,為更方便運輸,在成立初就動用大筆資金,在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等地建立一套昂貴的運輸中心。

簡而言之,就是燒錢搶進度,佔市場,做資料,把股價做上去,方便資本套現。

由於貪婪的本性,資本有時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並不是一劑強心針,反而像是一張催命符。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燒掉了3億美金,隨後倒閉。

而Webvan則更誇張,自從在1999年中成立之後,總共從風險投資商和華爾街獲得了超過8億美元的投資。

但該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有看到過任何贏利的希望,並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兩年之內虧損了8.3億美金,比還要誇張。

兩家明星創業公司尚且如此,就更別提其它的網際網路企業了。

2008年6月,Webvan被CNET命名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網際網路泡沫,與和其他八個站點的列表放在一起,堪稱巨坑中的巨坑。

像和Webvan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這會兒不知道有多少。

可大眾被財富浪潮矇蔽了雙眼,這時候已經失去了客觀和理智。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便宜了陸澤。

他不僅做空和Webvan,還做空了很多類似的網際網路上市企業。

&neGrocer,和Webvan類似也是一家生鮮電商公司。

雖然上禮拜才剛登陸納斯達克,但和Webvan一樣,它也像大出血一樣失去大量資金,6月份就會賤賣給Webvan,合併之後依然回天乏術,兩家公司明年都先後破產。

陸澤在做空這些公司股票的時候,都是看著苗頭飛速下手。

不過依然是當天交易,當天收割,絕不拖泥帶水。

6天時間,NASDAQ就損失了將近9個點,從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而陸澤在期間頻頻出手,做空的都是那些他記憶中徹底不行的企業,斬獲頗豐。

他的2億本金,這段時間又增加了大千萬的利潤。

又過了幾天,時間終於到了他一直等待的那天。

3月20日著名的金融雜誌《巴倫週刊》(Barron's)釋出了一篇名叫《燒光》(Burning Up)的封面文章,揭示了目前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糟糕現狀:

在調查的207家網際網路公司中,71%的公司利潤為負,51家公司的現金會在12個月內用完,就連網際網路偶像單位亞馬遜的現金流也只能維持10個月,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都在盡其所能的套現,從舊經濟體系流向新經濟體系的資金馬上耗盡,無錢可燒也無錢可賺的網際網路公司即將跌落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