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盛氣凌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看清楚,是收購而不是像陸澤一樣的投資。
要知道,75萬美元僅相當於Excite當時市值的1%。
因為這點小錢,沒能收購成功谷歌公司,這讓Excite的CEO喬治·貝爾在整個矽谷,甚至是整個華爾街都成為了一個笑話。
Excite是典型的技術公司,它的6個創始人都畢業於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學,學術背景非常好。
因此不可能不明白谷歌的價值,那為何他們不願意花區區75萬美元拿下谷歌呢?
上輩子陸澤在一本書中,曾經看到過其中的迷霧。
大概是1998年,Excite的CEO喬治.貝爾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公司投資人韋諾德.科斯拉打來的。
對方說想投資一個新的搜尋引擎——谷歌,但如果管理層不同意,他不會投資,畢竟靠Excite賺了不少錢,這個面子還是要看的。
貝爾沒有馬上拒絕,只是讓科斯拉介紹一下情況。
原來,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想回到斯坦福大學繼續深造,他認為自己的演算法能讓Excite每天增加13萬美元的收入,但作為補償,他需要75萬美元才能出讓核心演算法。
喬治·貝爾立即邀請了谷歌的人來公司,想親眼目睹他們的演算法到底有多好。
第一個測試是輸入internet(網際網路)這個詞。
Excite的第一個結果是中文網頁,但谷歌的第一個結果是告訴你如何使用瀏覽器,很顯然谷歌的搜尋結果更精確,對使用者幫助更大。
喬治·貝爾的面子掛不住了,畢竟和谷歌的技術差距太大。
他認為沒必要收購谷歌,因為如果搜尋引擎太好,使用者會立即離開入口網站,這樣就失去“使用者黏性”了,而使用者黏性是當時網站最看重的衡量指標。
不過,使用者黏性也許只是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罷了。
在書中介紹到,據佩奇後來自己回憶說,他很喜歡Excite,而且雙方對75萬美元的收購價沒有分歧。
只不過他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用谷歌的搜尋引擎取代Excite,而這一點讓雙方談崩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與其說是Excite要收購谷歌,不如說是谷歌想透過“特洛伊木馬”的方式接管Excite,畢竟兩者的技術差距太大。
可以這樣說,因為喬治·貝爾沒有足夠的視野和胸襟,Excite不可能收購谷歌,這與那75萬美元無關。
但是在外人看來,並不是這麼回事兒。
大家紛紛都認為,是喬治·貝爾這傢伙摳門,連75萬美元都不想掏,妥妥地守財奴葛朗臺一枚。
等到谷歌公司得到了陸澤投資的3000萬美元之後,立刻聲名鵲起,快速發展之餘也在不斷蠶食Excite的搜尋市場份額。
這讓喬治·貝爾在整個創投圈都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
所以喬治·貝爾見到陸澤時,又怎麼會有好臉色。
在他看來,都是陸澤投資了谷歌,才導致他出了洋相。否則的話,谷歌要麼等著被他們收購,要麼就會因為缺乏資金直接倒閉。
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眼前的陸澤以及他掌控的奇點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