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又來要錢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辭別了周教授,臨上車前,陸澤又吩咐長毛和孫明亮,儘快聯絡周教授介紹的老師傅,把中性筆廠建起來。
長毛突然疑惑地問道:“老闆,現在油墨的事情算是有著落了,那筆頭呢?”
“筆頭直接去買鐘錶國的產品。”陸澤沒好氣地回道。
這件事,他也很是無奈。
油墨還能想辦法找周教授合作研發,筆頭的特種鋼就不是他現在能玩的起的了。
他總不至於為了造筆頭,去投資一家鍊鋼廠吧。
且不說鋼鐵本就是國之重器,鍊鋼廠也大多都是國有企業在經營,陸澤在國內就算想投資有實力的鋼廠,也不一定辦得到。
而像製作筆頭的特種鋼材,想要做出來,必須大型鋼企去做配套研發才能攻克這個難題。
可不是隨便投資一個小鋼廠就能做出來的,況且即使材料研發出來,也不一定能批次生產筆頭,因為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領域。
因為筆頭球座的加工工藝精度要求是很高的,代表著國際頂級加工技術。如果攻克下這個技術,那類似精度的其他工業品也同樣可以利用這個技術去加工了。
雖然筆頭的精度在實驗室算不得什麼,但是加上材料,成本,效率等等這些條件限制之後,以超高的價效比去生產就有難度了。
為何鐘錶國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筆頭,是因為人家有一整個鐘錶產業的精細化工業能力支撐。
其它國家並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單個專案去投資研發筆頭,成本巨大,得不償失。唯有在產業配套中,自然而然的誕生,才符合經濟規律。
還是那句話,工業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一司一廠能夠左右。
而工業能力的天花板,則是由很多像鐘錶國的筆頭廠,亦或是許多像霓虹國味之素味精廠之類的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共同支撐起來的。
這些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又是從無數的實業產業中誕生。
就好比義烏的打火機,後來也成為了隱形冠軍。義烏的塑膠吸管廠,後來也是如此。
如果這些企業能持續不斷投入研發,必定會推動相關基礎科研和技術能力的進步。
一個國家的整體科研實力,是靠實業來推動的,否則就是無根之水,無法持續。而科研實力,又決定了工業技術能力的高低,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你什麼產業發達,必然與之相關的基礎科研水平和技術能力就很高,這點放之各國都是這個道理。
所以一切的一切,本質上還是要大力發展實業才行。
哪怕是死咬著做世界工廠,一直做代工,做幾十年也是有意義的。只要把代工賺的錢,繼續投入研發,遲早有一天能做出領先世界的產品。
而不是把賺到的錢,都去買了房,那才叫得不償失。
實業興邦,而不是所謂的房地產。
不過這些都是國家決策層面考慮的問題,他人微言輕又能如何。
陸澤雖是重生,但能力再大也有限度,他不是萬能的神,做不到什麼事都掌控。
只能說是盡力而為,先做那些能夠做到的事情。
辦【拾光文創】、建中性筆廠,一步步穩紮穩打,再逐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只要有利可圖,自然會有更多的小廠老闆願意參與到這個生態中來。以點帶面,共同推進科研和技術進步,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這也僅僅只是開始,未來他還會投資更多的實業領域。
陸澤知道自己任重而道遠,所以這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美國撈金之旅絕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