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緣分(第2/3頁)
章節報錯
陸澤很是為老王不值,錢都花到狗身上去了。
“老弟啊,最近有個局,你要不要跟一下?”老王突然開口問道。
又整啥么蛾子?陸澤一臉疑惑:“什麼局啊?至於這麼神秘麼。”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最近三大入口網站都準備去納斯達克上市。
資本圈的朋友組了格局,在上市前狠炒一波,到時候一上市,起碼是好幾倍的回報。
老弟,你要是有興趣,我倒是可以帶你一波。”老王倒不是故意舔著臉裝大,而是想著讓陸澤給出出主意。
他要是能跟著一起玩兒,那就更好了。憑藉陸大師的神算,豈不是可以大殺四方?
陸澤搖了搖頭,當場拒絕:“還是算了吧,你自己開心就好,我可不想當傻逼。”
這個時候入局,那不是純純的大怨種嗎。
這會兒參合到三大入口網站的上市裡去,那相當於先上車再補票。價格高不說,回頭網際網路泡沫一破,股價跌得你親媽都不認識。
不過也不得不說,三大入口網站在一幫資本的裹挾之下,也是大秀了一把。
要知道,根據現在國內《證券法》的規定,具有外資背景的網際網路公司,到境外上市必須事先審批。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很長的時期內,單獨外資、包括在國內的外資企業及個人是禁止進入郵政電信業(ISP和ICP)行業的。
簡單說,對於內地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到米國納斯達克上市,必須過兩關:一關是資訊產業部,另一關是證監會。
國內不許外資進入網際網路,到米國上市實際就是引入外資;上市必須得有網際網路概念,擺在三大入口網站面前的這三句話,怎麼也統一不到一塊兒去。
想獲得審批,那是千難萬難,你要不是個二代,那這會兒近乎無解。
新浪的技術天才王志東“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方法。
把公司一分為三——幹活兒的主體是國內公司,不去上市,上市的是米國公司,不做網路業務。
具體來說,就是透過投資國外控股公司來控制設在中國境內的技術服務公司,並由該技術公司透過獨家服務合作協議的方式把境內增值電信公司和境外國外控股公司連線起來,達到國外公司合併報表的目的,進而獲得上市。
新浪網的這番騷操作,一舉成就一個轟動華夏大地的海外上市模式——VIE新浪模式。
可以說新浪的張志東,就是VIE第一人。
隨後網易、搜狐紛紛跟風,照貓畫虎操作一番,一口氣全都跑去了納斯達克上市。
不得不說,1999年網際網路概念是最受資本追捧的領域。
先是在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這是在米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國內概念網路公司股。
中華網的上市,徹底吹響了資本的號角。
不僅僅是國外風險投資商,國有上市公司、民間資本甚至個人投資者也紛紛加入了這場網際網路熱潮中來。
海虹控股自己做了一個號稱網路航母的網站中公網,8848的早期投資方據說是來自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
一個概念,幾頁商業計劃書,只要是公司名稱後面加上.,似乎就能圈來一大筆錢。
可就是這些個“.公司”,造就了網際網路行業史上的至暗時刻。
因為概念過於被熱炒,估值虛高,和網站的實際價值完全不相匹配,導致幾個月後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股價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