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年味兒(第1/2頁)
章節報錯
臘月,是農曆歲末十二月的別稱。
早在《周易》與《周禮》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臘味”的記載。“臘”的本義是“乾肉”。歲末十二月有多種稱呼,其中最為熟知的當屬“臘月”這一別稱。
這個月的天氣最適合風乾製作臘味,所以有“臘月”之稱。
臘月二十三,在我國北方地區又稱“小年”,是傳統民間祭灶的日子。傳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在中國傳統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明代時祭灶是臘月廿四,清代以後是在廿三。BJ有“臘月廿三,灶王爺上天“之說。
可能是因為明清二代的首都有過變化,所以導致南北兩地沿襲下來的風俗傳統有所不同。
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這是大部分地區的統一風俗,還有部分地區的小年,日子還有不同。有的地方小年是臘月二十八,有的地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九。
一般到了小年,各地人民就真正進入過年的節奏了。該放假的等著放假,該辦年貨的開始準備年貨。
【拾光】文創公司在各地員工返回後,早已經放了假。
而【絕味包子】這邊,放假時間也已經確定。臘月二十八,所有包子店全部閉店歇業,等到年初八再重新恢復營業。
不同於【拾光】文創公司的貿易生意,【絕味包子】關係到上班族和學生們的早飯問題,不能太早放假。畢竟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可不能斷隔太久。
今天雖是小年,陸建軍和徐芳萍二人,卻忙得不可開交。
【絕味包子】在年前,已經把門店拓展到了十個縣城,豫章市周邊的所有縣城市場,都已經佔領。
尤其是建成市和劍邑市兩個縣級市,由於面積大、人口多,包子店的開拓數量也遠不是其它縣城可比,營業額一下就排到了前兩位。
目前,所有縣城的生意都趨於穩定,【絕味包子】的運營體系也越來越成熟,人員儲備也在高速積累,只等年後發力,直接攻佔省城市場。
門店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興旺,陸建軍和徐芳萍二人在開心的同時,也倍感壓力。
門店越多,跟著【絕味包子】吃飯的員工也隨之增長。十個縣城,六十多家店,總共有二百多位員工。
經歷過下崗潮的陸建軍和徐芳萍,自然感到身上有一份特殊的責任。
尤其不少員工,原來都是下崗再就業人員,兩口子更加感同身受。他們不想讓時代的悲哀,讓下崗失業的恐怖,再次發生在所有員工身上。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有時候並不是一句空話。
看到那些勤懇樸實的員工們,那一雙雙對未來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陸建軍和徐芳萍兩口子沒法不感覺到身上的擔子。
大傢伙工作賣力,【絕味包子】的生意日漸興旺,陸建軍和徐芳萍二人對員工們也是關懷備至。
年關將近,兩口子正忙著置辦年貨,給所有的員工發放新年福利。
雞鴨魚肉、臘肉香腸、炒貨水果、米麵糧油。陸建軍和徐芳萍二人大肆採購,著實花了不少錢。好在是大批次採購,價格上能優惠不少。
然後,二人租了一輛貨車,一個縣一個縣地去給員工們發年貨。
不少員工,其實剛剛加入【絕味包子】,有的上班才不到一個月。陸建軍和徐芳萍依然為他們準備了同樣的年貨。
過年,過年,過得就是個年味兒。
至於年味兒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對於樸實的百姓來說,置辦年貨讓年夜飯豐盛一點,也許就是年味兒了吧。
剛剛過去的98年,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易。兩口子自覺能力有限,也幫不上大家很多,但這個春節,至少可以讓所有員工的年夜飯上,多添幾個硬菜。
當初陸澤跟父母建議的是,給每個員工發年貨不能超過200元/人的標準。以這年頭的物價,已經算非常高的福利了。
可陸建軍和徐芳萍兩口子的採購,還是超額了。
他們就想著多給大家發一件年貨,年夜飯上多添一個菜,讓大家今年的年味兒多那麼一些幸福感。
兩口子如此任性,陸澤也只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