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小馬哥的鵝廠大業,也是從抄襲國外的ICQ開始。

這會兒做網路即時通訊的,也不止小馬哥一人,為何他就能脫穎而出,獲得資本青睞呢。

這就不得不提名字的重要性,這會兒的QQ,只是在國外的ICQ名字前加了一個字母O。

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

而小馬哥腦子都沒動,直接加個字幕O,取了“Oh,I SEEK YOU(噢,我找你)”的意思。

是不是覺得很無語,可恰恰就是這個名字,會在一眾即時通訊軟體當中顯得與眾不同、

還是那句話,複製就是當前最好的商業成功法則之一。

國外成功的產品或商業模式複製到國內,成功的可能性必然就會大很多。總比那些摸著石頭過河的原創商業模式要靠譜,畢竟人家那邊已經有了成功桉例。

而OICQ這個名字,就讓投資機構們看到了某種可能性。

這個連名字都山寨的產品,在他們看來成功的可能性自然要比其它即時通訊軟體要大。

這也是為何過幾個月,人家國外的ICQ公司,會往死了告小馬哥。不僅起訴他停止使用OICQ的名字,甚至把他的OICQ網址域名都給告沒了。

出於無奈,小馬哥才給OICQ改名為QQ。

老話說的好,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這次改名,反倒讓小馬哥找到了一條通天大道。

QQ這個名字,更受國人喜歡,不僅喊起來順口,還自帶可愛的含義。二十六個字母當中,唯獨Q這個字母這樣取名最讓人有感覺。

名字對一個產品的成功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了,QQ這個名字也不是小馬哥原創,他要是有這個創意能力,當初就不會連名字都山寨人家ICQ了。

QQ這個名字,其實是OICQ的女性使用者們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自行取的簡稱。

小馬哥聽上去覺得不錯,就把OICQ改名為QQ了。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就了鵝廠的商業帝國。

此時此刻,離小馬哥被ICQ起訴還有半年多,他這會兒也不可能預料到自己將要被迫改名的事情。

既然將來和鵝廠會有一場競爭,那就可以趁現在提前把QQ的商標搶注了,再把QQ的網址域名提前買到手裡。

到時候留著自己用也可以,即使不用,也算是給鵝廠的快速發展增加點難度。

陸澤心裡打定了主意,回頭就讓宋啟明律師幫忙搞定這件事情。

先去把QQ商標給註冊了,然後找個第三方中介,把QQ的網址域名買回來。

根據前世的記憶,早在1995年5月,一個叫羅伯特·亨茨曼的米國軟體工程師,就註冊了QQ.域名,並把它作為個人電影藝術網站入口使用。

後來,羅伯特轉行做商業諮詢工作後,無暇打理這個網站,就把他所擁有的QQ.域名放在國外拍賣網站登記待售,但因開價過高(200萬美元一直無人問津。

當然了,標價不代表成交價。

據報道,鵝廠最後也是花了近千萬人民幣才把這個域名買下來。

不過,那時兩三年後的事情,這會兒價格肯定還有的談。

正常來說,QQ.域名可達到GREATDOMAINS所評定的最高階別4星等級,估價應該在10萬120萬美元(約合80萬10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