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何,第一百貨這邊明顯是阿迪更勝一籌。

不單有網球方面的服飾,就連網球鞋都有不少款式,而不像耐克以籃球、足球、跑步等裝備陳列為主。

三人在耐克專區轉了一圈沒發現合適的,就跑到阿迪那邊試了起來。

一般打網球上衣就是網球T恤,材質多為速乾麵料,手感輕盈,下半身穿網球短褲,一般有網眼的內襯。

相對來說比較樸素,沒有籃球服和足球服那麼花哨扎眼。倒是鞋子很有講究,普通的運動鞋和跑鞋可不行。

因為在網球運動當中的跑動是特殊的,打球過程中隨時可能向四周任意方向跑動,並且步伐多樣。所以穿網球鞋的感覺是鞋子的包裹感很強,正是為了全面地保護腳步儘可能不受傷。

三人在阿迪專區,一會兒試試衣服,一會兒試試球拍和鞋子,很是來勁。

見他們仨非常投入,陸澤本打算給他們推薦點小眾網球專業品牌,也打消了念頭。畢竟這會兒的年輕人,還是很得意阿迪或耐克的大LOGO。

而陸澤對這倆大眾品牌已經毫無感覺,看著他們不停試穿頗感無聊的陸澤不想浪費時間,決定跑到另外一個專櫃去看看。

於是他對著三人說道:“你們在這兒慢試著,我到那頭看看去。”

“陸澤,你放著阿迪、耐克不買,看別的牌子幹嘛?”方鴻駿不理解陸澤的謎之操作。

陸澤笑了笑,並不想過多解釋:“你們買你們的就行,買好了去那邊找我。”

說完陸澤就朝著遠端的角落走去,去那個自己記憶中的品牌專櫃——And1。

AND1是一個源自米國的籃球品牌,是一個專業籃球運動員與極度愛好者的專屬品牌,產品包括籃球鞋、籃球服、熱身服、Tshirts及其他配件等。

品牌名稱“AND1”,也是一句籃球術語,當一名球員在投籃時遭到對手犯規的阻擋,仍然把球打進,得分有效的同時他將獲得一次額外的罰球機會。

這樣的得分是籃球手最為得意的表現,體現了在遭遇不公正對待,甚至侵犯時仍能傲然面對,取得勝利的執著精神,充滿激情,張揚有力,無法阻擋。NBA中,很多球員在投籃被對手侵犯時都會大喊“AND1”。

說起AND1這個品牌,還要追溯到1993年的芝加哥。

在一個運動商品展上,三個20多歲的大學生Seth&n Austin和Jay Gilbert在NIKE、reebok和adidas的業務員間打轉。

他們一點也不快樂,因為他們看完展出的商品得到一個結論:米國已經沒有夠酷的東西了。於是,這三個大學生決定,自己來為[真正在打籃球的人]創造一個品牌。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在餐巾紙上寫下最早的幾句街頭籃球trask(後來發展成經典的垃圾話Tshirts系列),並且立誓要[踢NIKE的屁股](讓NIKE好看)。

他們說,從現在開始10年內,人們將會寫一本關於我們(Tayer)的書,就像有人已經為NIKE寫了一本Swooth一樣——AND1就是這樣開始的。

And1的三位創始人堅定地相信,米國有許多打籃球的年輕人,他們需要不一樣的Cool Stuff——這個世界需要像AND1這樣的東西,代表著不畏強權,桀驁狂放。

自品牌創立後,短短一年時間,垃圾話traskTShirt就從三位年輕人的汽車後備箱中,一路賣到了米國最大的運動多品牌集合店Foot Locker,繼而又迅速佔領超過了1500家米國實體運動用品店。

不僅風靡了整個米國街頭籃球場,更是受到了無數NBA球星的追捧。

AND1品牌決定為真正的球手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形象——Tayer。

Tayer完美詮釋了AND1品牌源自街頭籃球的獨特DNA,並開始在美國主流籃球世界中(校園、職業籃球掀起一場革命,越來越多的街頭籃球英雄相繼走出陰影,來到聚光燈之下,為自己的街區、城市帶來光彩。

特別是AND1的球鞋,不僅顏色鮮豔、設計炫酷,直接成為了所有籃球運動員和籃球愛好者們心中最酷的產品。

其中不乏街球選手,更是對其痴迷般地追捧。

1998年,一位紐約的高中教練將一份錄影帶寄給AND1品牌,在這份混合著HipHop音樂和街頭籃球集錦的錄影帶裡,一位年僅12歲的少年用他出神入化的換手運球,以及千奇百怪的轉身步法,征服了所有觀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