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過個肥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上次各地分公司的財務及人事來鍾陵縣參加培訓後,第二批新開發省份的員工,也很快被安排來縣裡參加了培訓。
等她們回到各地省份後,各地分公司的運營,徹底正規化起來。
而且各省份的市場業務員,也很快招募齊,培訓後全部被安排下去各市縣進行市場推廣。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拾光】文創公司的市場,現在已經在20幾個省份徹底鋪開。
20幾個省和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區,兩萬多個合作店鋪,這就是【拾光】文創公司龐大的銷售網路。
雖然現在的銷售網路非常鬆散,也沒有很強的凝聚力。
不像很多傳統大企業,銷售網路是省市區一級一級分銷代理發展下去的。
但這並不妨礙【拾光】文創公司,創造驚人的業績。
毫無門檻的合作機制,靈活的預售模式,再加上超強熱賣屬性的產品,以及銷售團隊的極致效率,這才是【拾光】公司致勝的法寶。
之前,各地的手帳產品銷售,已經算是達到了預期。
在【拾光】會員手帳期刊第三期分發下去後,更是讓手帳套裝的銷售,直接達到了最旺的情形。
【拾光】雜誌第三期刊登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營銷效應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陸澤自己。
手帳套裝的銷售,徹底賣爆。
年前這一批投產的500萬套手帳套裝,所有印刷廠家一直在全力生產。
而套裝內的配件和其它小文具的生產工廠,也都是開足馬力。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手帳產品從義烏郵政倉庫發出。
要不是義烏本就是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郵政部門已經有了很大的郵件包裹的吞吐能力,不然還真承接不了這麼大的郵遞業務。
可即使是這樣,每天發出的產品,依然跟不上各地的合作店鋪預售速度。
這些合作店鋪,不停地把預售款轉進了【拾光】文創總公司的對公賬戶。如果這不是企業銀行賬戶,如此密集的款項來往,肯定會引來銀行的監控,說不定就會被定義為洗錢行為。
海量的訂單,可把陳大姐和李燕琳她們給忙壞了。
好在,有各地分公司的財務,可以幫著一起核對賬目。不然這麼大的工作量,光靠她們幾個,根本就做不完。
現在多數小公司的辦公室,都還沒配上電腦,【拾光】公司也一樣,財務和日常檔案工作,依舊是靠手工完成。
這幾天【拾光】公司的傳真機,都沒怎麼休息過,從上班到下班一直是熱的發燙。因為陳大姐她們,要把銀行的打款資訊,分發給各地的分公司同事去核對。
陸澤偶爾來辦公室看到之後,也只能在心裡苦笑。電腦沒有普及之前,辦公效率實在太低。
他已經想著,等年後就給所有的分公司辦公室,都配上電腦。
印象中,Office 97中文版應該已經在國內發行。Office這個超強的辦公軟體,也是從這一版開始在國內大規模應用,從此辦公效率會有很大的提升。
讓各地的財務和人事,都去上上電腦應用課程,公司可以給她們報銷學費。到時候辦公全用電腦,再開通網路,資料包表往來,都可以透過郵件進行。
以【拾光】公司的賺錢速度,電腦和網路這點額外的辦公成本,都是小錢。只要能提高辦公效率,都是值得的。
陸澤看著每天公司賬戶的流水,甚至都有些擔心。這一次投產的500萬份手帳套裝,也許等不到年底,就會銷售一空。
可是年關將近,他已經無法在繼續投產。再想投產也要等到年後,畢竟過年工廠肯定是要放假的。接下來再預售出去的手帳產品,只能等年後再交付了。
中間隔了一個春節,為了給全國各地那些收不到產品的會員們一個交代,陸澤催促【拾光雜誌社】儘快把下一期雜誌內容趕製出來。
第四期【拾光】手帳會員期刊雜誌,必須趕在春節前交付到會員手上,以平息交了錢又收不到產品的會員們的怨念。
手帳套裝雖然已經來不及投產,但是雜誌印刷卻有充足的時間,完全來得及趕工出來。
只要能看到《第一次親密接觸》這本的連載,相信會員們就不至於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