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財富密碼(第1/2頁)
章節報錯
【拾光】文創,又招聘了兩個小姑娘擔任客服。各地合作店鋪越來越多,光靠李燕琳一人,已經對接不過來了。
不僅這邊招聘了新員工,在義烏分公司,也招聘了兩個小姑娘,負責安排發貨事宜。因為長毛分身乏術,要一直盯著廠家的生產進度,發貨這塊兒他有點顧不上了。
隨著各地分公司的推進,每天都有新的合作店鋪上報。而且,每天都有合作店鋪往【拾光】公司賬戶打款,催促發貨。
原來每週結算一次,結算完才發貨的規定,是為江右省一個市場定的,現在放大到全國市場,這規定已經不再適用。
所以現在的操作流程是隨時打款,隨時核對處理訂單,以便讓義烏分公司那邊,儘快安排向全國各地的合作店鋪發貨。
加快了發貨節奏,所以人手不夠,才多招了幾個人。
截止到目前,【拾光】公司在全國的合作店鋪,已經超過5000家了,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陸澤自己估計,等20多個省份全部鋪開,到春節前應該可以突破兩萬家合作店鋪的大關。按照當前合作店鋪的平均銷售資料,年前【拾光】公司的總銷售額一定可以破億。
這就是產品和營銷結合的力量。一個暢銷的產品,加上很好的市場推廣,爆發出的潛力遠遠超過正常人的想象。
未來十年都是實體產品的黃金時代,什麼網際網路大佬放在1998年給實體大佬提鞋都不配。
因為現在的網民數量還太少,網際網路公司的價值,遠沒有十幾年後那麼誇張。
就拿網易舉例,到2000年時,年營收也不過才3300萬元人民幣。到2001年時,甚至比2000年還低,只有2,830萬元人民幣。
因為那兩年遇上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儘管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很高,卻連年虧損,日子都不好過。
而在2000年,娃哈哈這個實體企業,總營收卻已經超過了60億人民幣。
後世的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別看公司估值高、個人身價高,在未來十年內論起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現金流,和傳統實業領域的企業家,完全不能比。
現在各大電視臺的商業節目邀請的大部分特邀嘉賓,都是製造業或房地產業的大佬。網際網路大佬在這年頭,真的全是弟弟。
央視在2004年12月,舉辦的“年度十大經濟人物”揭榜晚會上,小馬哥也只是作為候選之一,並未獲評,只拿到了新銳人物獎。
而老馬,即使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但不同於別人的“理所應當”、“實至名歸”,據傳說他的獎是“花錢公關”來的。
所以老馬當時,只能在臺下的評委席後邊坐著。電視節目只給了他兩秒鐘的定格畫面,一晃而過,還不如小馬哥露臉時間久。
在評審席坐著的大佬,其中之一就是海爾張。而小馬哥在領獎的時候,主持人則順勢邀請他向評委海爾張推銷QQ這個產品。
儘管當時鵝廠剛剛在香港上市,但仍處於創業初期。2004年而的華夏,還是製造業和房地產的天下。作為海爾的總裁,海爾張不僅是評選的評委,還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大佬。
小馬哥卻像被考較的學生,老老實實地向海爾張這位大佬介紹推銷。
雖然小馬哥態度誠懇,介紹清晰明瞭,但依然被海爾張無情拒絕。現場頓時鬨堂大笑,小馬哥也只能賠著笑臉,笑得何其尷尬。
鵝廠2004年在香江上市,發行價僅3.7港元,市值僅幾十億港元。而海爾正如日中天,市值100億人民幣,年銷售額更是高達1016億元。
2004年都依然如此,更何況是1998年呢。這個時代,還沒輪到網際網路企業上臺風光。這時的網際網路大佬,只能乖乖當小弟。
所以說時勢造英雄,任何生意都需要順勢而為。
陸澤之所以不去做網際網路,一是沒有足夠的資本,二也是看準了這個趨勢。
這幾年想撈快錢,還是做實體生意好。等有足夠資本了,再殺入網際網路行業也不遲。
未來幾年內,實體生意的奇蹟會紛紛上演。別看陸澤的手帳生意,像是賺了快錢,其實都不算是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