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枉費他從新華書店,買了幾本經營管理的書,惡補了一下。

這次,租店鋪的事情,陸澤打算都交給老爸去搞定。

既然選擇了做生意,遲早都要鍛煉出來。

反正有總店的店租做參考,再高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甚至,因為分店的店鋪面積小,店租還會更便宜。

三天後,三舅的米粉店,也在二舅的趕工之下,裝修完畢。

陸澤幫著三舅,把米粉店要的桌椅板凳備齊。

本來陸澤原打算,讓米粉店前面堂吃,後面做廚房的。

結果二舅一來,就說中間的隔牆不是承重牆,完全可以拆掉。

這下陸澤就更開心了,可以在店門口,撘個簡易的操作間。

拌粉製作和收銀,都在店門口搞定,後面都空給客人堂吃。

這樣,堂吃的服務面積,也會更大一些。

不管是堂吃,還是打包,都是先交錢,後取貨。

所有燙粉拌粉的烹飪過程,對客人全程透明。

後世餛飩店及麻辣燙店,很多都是這種模式。

不過相對於餛飩和麻辣燙,拌粉的速度,會快上好幾倍。

因為米粉,可以提前煮好,做成半成品。

有客人點單,只要在沸水中燙個幾十秒,就可以完全加熱,還不會影響米粉的口感。

因為煮好的米粉晾乾點水分後,會更有嚼勁。

加熱幾十秒,就可以直接加澆頭進行攪拌。

做一份拌粉,也許都不用兩分鐘。

這速度和效率,可不是其它小吃能比的。

在門口設定操作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烹飪過程,吸引路過的客流。

簡潔而衛生的操作,全新的服務模式,以及極致的客戶體驗,都可以吸引客人進店嘗試。

雖然米粉店的拌粉,看似沒什麼技術門檻,比做包子還要簡單。

但關鍵點,還在於產品的標準化把控,以及口味的競爭力。

三舅雖然是大廚,但陸澤還是要求他嚴格安裝標準流程去研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