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包子和其它小吃店,壓根就不是競品,甚至可以說是互補。

唯有油條店,算是競爭對手。

但陸澤完全不放在眼裡,就老五油條店那樣的,來十家都不夠他打的。

“陸澤,那我們幹個什麼小吃店呢?”徐小山也沒什麼主意,但又感覺外甥說的都在理。

陸澤想都沒想就回道:“開米粉店,說的更細一些,是做拌粉。”

這其實是陸澤在父母還沒下崗時,就想過的備選方案之一。

當初為了給家裡找個生計,他研究過各種餐飲產品。

除了包子外,唯有拌粉他最是滿意。

雖然產品特性和包子比不了,但各項特性也是很接近。

而且拌粉的客單價高,一天下來,做的好也能賺不少。

最關鍵的是,陸澤這裡就有現成的方案,直接拿去用就可以。

當初陸澤之所以把拌粉放在備選,就是因為拌粉也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

記得後世,S縣小吃、黃燜雞米飯、L州拉麵、G林米粉及螺螄粉,這些地方小吃,開遍了神州大地。

而江右省的米粉,不同於其它地方的米粉,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因為江右省地理環境優越,老百姓在本地隨便開個店都餓不死,加上有戀土情結,所以很少會有人去其它地區開餐飲店。

這不表示江右省的米粉,沒有競爭力。

恰恰相反,江右米粉和那些開遍神州大地的知名小吃,具有一樣的特性。

甚至,產品口味豐富程度和生產效率上,還要高不少。

尤其是拌粉這個烹飪方法,可以提前準備好半成品。

在服務客戶的效率上,比那些臨時現做的知名小吃,要出太多。

同樣是小吃店,翻檯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陸澤把米粉店,作為候選的原因。

當初他就設想,有機會把江右省的米粉,推廣到神州大地。

別覺得不可能,因為江右米飯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尤其是拌粉,就一個詞,便宜。

由生產效率優勢,會帶來的極致成本壓縮。

同樣是吃一頓飯,你吃一碗拌粉,會比所有的知名小吃都便宜。

便宜,就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加上品種豐富,能滿足不同地區的客戶口味需求,推廣出去,絕對有操作性。

至少陸澤前世,偶爾也見過有老鄉,在各個城市開米粉店,生意都很不錯。

雖然不像那幾大知名小吃店一樣,遍地開花,至少證明了這件事的可行性。

聽到陸澤說起拌粉,徐小山更是一頭霧水。

“陸澤,你舅我做廚子很在行,就是沒做過生意。

到底這個拌粉店要怎麼幹,你一五一十地和我說說,不然我心裡老不踏實。”徐小山著急的問道。

於是,陸澤就把如何品牌化、標準化運作,如何提前準備好半成品,如何提高服務效率,詳詳細細地解釋了一遍。

當然,他把未來的發展前景,也透露了一些。

聽著聽著,徐小山和馬冬梅的眼神,逐漸亮了起來。

到最後,二人的雙眼都開始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