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包子店選址(第2/3頁)
章節報錯
當你一家老小,上頓不接下頓,你還會信什麼“心若在,夢就在”嗎?
吃完飯,陸澤和父母說了聲,要去外面走走。
換往常,二人指不定就要多問幾句,擔心陸澤跑哪裡去墮落。
可現在的陸建軍和徐芳萍,絲毫沒有這個心情。
陸澤推上腳踏車,朝外騎去。
他打算騎車把縣裡主要街道繞一圈,看看門店。
98年的鐘L縣,主城區非常小,熱鬧的街道,來回就那麼幾條。
騎上一圈,花不了多久。
開店,尤其是餐飲店,可不能去太偏僻的地方。
否則人流不夠,鐵定賠死。
所以,只能在主要的街道選址。
特別是靠近車站、學校、醫院、體育場、電影院、菜場這樣的地方,都是人流量最大的選址地。
小縣城也有好處,那就是密集度非常高。
甚至縣城居民出趟門,一般都會以各種單位名稱,來代指自己所去之處。
什麼去電影院那兒,去新華書店那兒。
或是去趟一中,去趟郵電局那兒。
從不說什麼路名,或什麼門牌號。
陸澤從家出發,沒用半個小時,就把主要街道全兜了一圈。
這年頭,除了最繁華的縣城中心,其它地區的店租,都不會太高。
而且包子店的面積,要不了太大,10來個平方左右足矣。
如果是特別便宜的地段,面積還能租的再大一些。
陸澤首先把縣城中心排除,那些地方,都只適合賣家電、品牌服裝等高淨值產品。
雖然包子利潤也很可以,但一個包子店沒必要去租太高大上的門店。
他繞著縣城的路,又轉了一圈,最終讓他發現個好地方。
陸澤家去他所讀的一中,所走的也是一條次繁華主路,兩地距離也就幾百米遠。
這幾百米路上,會路過陸澤以前唸的第三小學,會路過縣體育場,還有縣第二菜市場。
菜場和體育場,就在兩點中間位置。
在菜場和體育場之間,街道兩邊各有一排老舊店面。
其中,有些店鋪還空置著。
在這個位置開包子店,再好不過。
每天去買菜的人流,和去體育場晨練的人流。
而且,在一中和三小的必經之路上,很多學生也會路過。
最關鍵的,陸澤記得這裡還有一家油條店開著。
在這開包子店,人流肯定不用愁。
關鍵是如何把包子店的口碑打響,讓大家都自覺過來嚐鮮。
對於這點,陸澤也早有計劃。
熟悉後世各種營銷套路的他,完全不慌。
大晚上的,也打聽不到找誰租。
陸澤騎車回家,打算明天白天再來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