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被封殺的蘇東坡(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
聽田老說東西可能是仿作,刑老等人就急了,連忙打聽原因。
“不要急,我只是說可能而已。”
與此同時,田老搖頭道:“東西儲存得非常好,絹絲沒有出現折裂的現象,除非透過更加精密的儀器探視,不然也不好判斷是不是宋代的工藝。當然,可以肯定這是古絹本無疑。”
眾人一聽,倒是有幾分安心。不能肯定是仿作,或許就是真跡了。
“另外還可以肯定,這不是現代的贗品。”
這個時候,田老微笑道:“接下來就要看正文了。說起來,一開始時候看見赤壁賦三字,我就有幾分感覺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許多人愣住了,不知道田老想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也有明白人,至少王觀明白田老的意思,看見其他人還不醒悟,乾脆點明道:“一般人書寫兩篇赤壁賦,開卷第一篇肯定習慣性的寫成前赤壁賦,而不是赤壁賦。”
“對啊。”
一瞬間,其他人紛紛恍然大悟。
在這裡也需要說明一下,當年蘇東坡遊黃州赤鼻璣,興致大發之下寫了赤壁賦,但是當時他不可能想到自己以後還會再寫一篇赤壁賦,所以赤壁賦就是赤壁賦。等到幾個月之後,他再寫了一篇後赤壁賦,大家就習慣性的稱第一篇赤壁賦為前赤壁賦了。
實際上很講究的來說,並沒有什麼前赤壁賦,只有赤壁賦和後赤壁賦而已。不同世人總是喜歡前後對應,才把赤壁賦冠蓋前赤壁賦之名。不僅僅是稱呼上是這樣,連書寫的時候,也把赤壁賦的標題寫成前赤壁賦。
不過,蘇東坡是文章的作者,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想明白了這點,刑老等人更加高興了。覺得細節決定成敗,這東西是真跡的可能性又多了幾分。
“至於東坡居士的書法……”
與此同時,田老回頭問道:“你們覺得兩篇赤壁賦的書風怎麼樣?”
“好,太好了。”
一個老人毫不猶豫,直接點頭道:“肯定是東坡居士的真跡。”
“對對對……”其他人紛紛點頭表示支援。
“得,不該問你們的。”田老無奈一笑,招手道:“王觀,你覺得怎麼樣?”
“田老,您問我這個,還不如問幾位前輩更加靠譜。”
話是這樣說,王觀還是走了過來,一邊打量,一邊發表自己的見解:“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真跡現在儲存在臺北故宮,不過那是行楷,而這個是大字書,風格多少有些差別。不過眾所周知,蘇東坡寫書不追求章法,就算是正楷他都能寫成行書……”
“沒錯。”幾個人紛紛點頭贊同,表示這是蘇東坡書法的最大特色。
“所以仔細對比的話,眼前這篇赤壁賦,與臺北故宮的赤壁賦筆法十分相似,尤其是行與行之間,不是直直下來的,而是稍微有一點向左傾斜。所以有人說他的書法是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
王觀侃侃而談:“不過黃庭堅為他辯白,說大家這是以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來看待蘇書。意思是覺得那些批評蘇東坡書法不好的人,是拿法度嚴謹的唐楷來要求蘇東坡,根本不公平合理,更加不明白蘇東坡書法的美妙。”
“說得太對了。”
在場之中基本上是蘇粉,聽到王觀這番話,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王觀一笑,又繼續說道:“蘇東坡談到自己的書法時,也表示‘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說白了,就是追求隨意的書法風格取向,所以他的書法整體風格姿態橫生,不矜而妍,不束而嚴,不軼而豪……”
“也就是說,如果是工工整整,規規矩矩書寫文章,那肯定不是蘇東坡的作風。反而像現在這樣,一行一行文字看起來有些疏亂,好像沒有什麼規律的字卷,才有可能是出自蘇東坡的手筆。”王觀肯定道,有幾分斬釘截鐵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