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石鐘山,鑄鐘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佛寺必有鍾,這也算是常識了。
佛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鐘聲深沉、洪亮、綿長,才能震撼人心。而且在古寺之中聽到悠揚鐘聲,自然會給人一種音韻綿長,空靈淨透的感覺。
最有名的佛鐘,自然是京城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了,號稱有五絕,聞名中外。連帶著大鐘寺本身也名揚海外,成為天下名寺之一。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口好的佛鐘對於寺院的重要性。
估計那個大老闆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在寺院建成之後,卻沒有急於買鍾安放在鐘鼓樓上,或許想尋覓一口好鍾。不過十分可惜,由於資金鍊斷了自身難保,這事自然耽擱下來,直到王觀接手專案,把寺院盤下來交給半山和尚主持,才發現鐘鼓樓中沒有佛鐘。
如果是小鐘,半山和尚倒是帶來了一口,也有幾十年歷史了,但是體積不大,才三十多厘米高而已。要是在新加坡的小廟使用,倒是恰如其分。
但是大老闆有大氣魄,他把鐘鼓樓建得很大,上下兩層拔地而起,充氣了雄渾之氣。這樣的鐘鼓樓,要是懸掛一口小鐘上去,不僅不匹配,估計也會淪為大家的笑柄。
“看來要聯絡廠家定製一個了。”皮求是笑道:“這事就交給我來辦好了。”
古鐘可沒有現成製品,一般是有需求才會現鑄,不然的話鑄好了不知道賣給誰。另外對於皮求是的自告奮勇,半山和尚自然是表示感謝。
不過,皮求是反過來要謝謝半山和尚給他這個機會,他直言不諱的表示。在鑄鐘的時候他肯定要夾帶私貨的,落一個敬獻款。這樣一來,古鐘懸掛在寺院鐘樓懸掛多久,他的名字就能夠流傳多久,說起來還是他佔便宜了。
“皮大哥真是好算計啊。”王觀笑呵呵道:“早知道我應該和你搶這個差事。”
“你已經註定要載入史冊了,和我爭這個有什麼意思。”皮求是擺手叫嚷道:“我已經定下來了,誰跟我搶,我就和誰急。”
皮求是有心為寺院添磚加瓦,大家笑了笑之後。就由得他了。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等到返回大宅門,聽說佛鐘的事情之後,錢老卻沉吟道:“鑄造佛鐘也需要慎重。不僅是造型、質量,還要考慮它的音質。說起來我也認識一位鑄鐘大師,他潛心研究古鐘三十餘年,曾經用古法還原永樂大鐘的鑄造過程,最終仿製出一個與永樂大鐘極為相似的古鐘來……”
聽到這話,皮求是喜出望外,連忙請教道:“錢老。那位大師在哪裡?”
既然要鑄鐘,那麼肯定要找最好的師傅幫忙鑄造。鑄成的古鐘不敢說要千年不朽,但是儲存五百年不壞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說實在話,儘管是皮求是自動請纓。但是他的心裡也有些懷疑現代工廠的鑄鐘技術到底行不行。就怕古鐘鑄好了,撞擊幾年就開裂了,那他就沒臉見人了。
本來皮求是還在考慮著回頭找人打聽哪家工廠的鑄鐘技術比較厲害,現在卻聽到錢老這麼一說。就好像是瞌睡的時候有人送來了枕頭,正中下懷啊。
然而。錢老給出的答案,卻是讓大家頗為意外。
“這人住得比較遠。”
此時,錢老微笑道:“不過住的地方,王觀應該知道。”
“我知道?”王觀錯愕道:“可是我不認識什麼鑄鐘大師啊。”
“你不認識他,那麼應該知道石鐘山在哪裡吧?”錢老提示道:“他現在就在石鐘山附近隱居,當年我在瓷都的時候,還時不時過去他那裡小住幾天。”
“啊!”
王觀反應過來了:“江州湖口石鐘山?”
“除了這個石鐘山,還有別的石鐘山嗎?”錢老笑道:“當年蘇東坡的一篇石鐘山記,使得石鐘山聲名大振,而你又是江州人,難道就沒聽說過?”
“聽說肯定聽說。”這個時候,王觀頗有幾分不好意思:“不過我家所在的縣城與湖口隔了好遠,沒有合適的時機,所以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邊。”
這事也算是正常,別說是同市不同縣了,就是同縣不同鎮,不管那鎮上有什麼名勝古蹟,有些人也懶得過去看一看。
究其原因,一是身在其中,感受不到那種氛圍;二是惰性作祟,不想跑這一趟。至於王觀則是兩個因素綜合起來,就算在江州住了二十多年,卻從來沒有去看過石鐘山。
對此,錢老直接搖頭,無話可說了。
王觀尷尬一笑,隨即亡羊補牢道:“既然是在江州,那就讓我去吧,正好我也想回家看看情況,順便整理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