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十八羅漢(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然,王觀不懂鑑別翡翠毛料,賈芹他們懂呀。
這個時候,賈芹等人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觀察倉庫裡的石頭,而且極有默契的自己看自己的,根本沒有交流的意思。
畢竟交情歸交情,生意卻是生意,可不能混為一談。就算是親密無間,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應該是在事後交流,而不是眾目睽睽之下竊竊私語,需要注意影響……
不管怎麼說,反正這些人沉醉於石頭之中,王觀卻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走了一圈之後,又重新回來了門口。
劉華恩見狀,驚詫問道:“你看好了?”
“看好了。”王觀認真點頭。
“厲害!”劉華恩驚歎起來,眼中自然頗為懷疑。
“反正我也看不懂。”王觀十分坦誠:“我不是玩翡翠的。”
“哦。”
劉華恩頓時恍然,隨即想到王觀剛才的表現,頓時笑道:“你是品香師?”
在香港的那個地方,品香師也不算罕見的職業,想到王觀對於沉香那麼瞭解,也難怪劉華恩往這方面猜測了。
“沒,我是古玩藏家。”王觀笑了笑,忽然開口道:“你能不能和吳剛說,禮物什麼的我不要了,再帶我去剛才的倉庫看看,我對那邊的東西比較感興趣。”
“……可以。”劉華恩一怔,隨即答應了下來。他和王觀又不熟,既然是王觀自己放棄這樣的機會,那他何必多管閒事。負責把王觀的要求轉達給吳剛,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與此同時,吳剛也有幾分意外。自然詢問其中的原因。在劉華恩的解釋下,明白王觀不是翡翠商人,而且收藏家之後,頓時露出了歡喜的笑容。
其實從另外那個倉庫的東西就知道了,吳剛在經營翡翠毛料的同時,也是比較偏愛收藏。相對賈芹這些玉石商人來說,吳剛自然覺得王觀這樣的收藏家更加親切。
所以對於王觀的請求,吳剛想也不想就同意了。隨之他在的招呼下,王觀重新來到了堆放了許多收藏品的倉庫之中。
作為翻譯。劉華恩自然也跟來了,不時為兩人傳達對方的意思。
這個時候,吳剛興致勃勃的指著一些破破爛爛的物件,滔滔不絕的敘說起來。在劉華恩的翻譯下,王觀明白了這些東西是蒲甘王朝的遺物。
順便提一下。緬甸儘管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過在1044年之後才形成統一國家,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蒲甘王朝就是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在十三世紀末,卻元朝的忽必烈率領元軍滅掉了,並設定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
蒲甘王朝至今。也快有一千年了,也難怪這些物件有些殘破。不過東西再殘碎,對於吳剛來說肯定是意義非凡,王觀不至於那麼不識趣胡亂貶低。相反還讚歎了幾句。
這是人之常情嘛,畢竟易地而處,如果有人鄙視秦朝的物件,王觀肯定也要翻臉。
說起來。吳剛的收藏品還是比較豐富的。不過可能是由於緬甸佛教信仰比較濃重的原因,所以藏品之中有許多是與佛門有關的物件。
佛陀佛像那是最基本的東西。金銀銅鐵石木,還有泥塑,各種材料的佛像都不缺。另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法器,完全可以直接舉辦一場浩大的水陸法會了。
王觀仔細觀賞之餘,卻突然之間發現了一串非同一般的佛珠。
之所以說是非同一般,主要是這串佛珠與普通佛珠不同,不是數量的不同,而是體積的差別,每顆佛珠幾乎有嬰孩握緊的拳頭大小。
本來這麼大體積的佛珠串也已經夠稀少的了,更何況每顆佛珠的造型也比較奇異。不是傳統的正圓或橢圓狀,而是一顆顆人頭。確切的說,應該是和尚頭。
看見這串佛珠,王觀自然有些好奇,得到吳剛的允許之後,忍不住拿了過來打量。只見這串佛珠有十八顆,每顆都雕刻成了和尚頭像。
這種造型的佛珠,應該有一個特別的名稱,至少在中國可以稱為十八羅漢。因為佛珠雕刻的和尚頭像,與十八羅漢類似,因此而得名。不過一般情況下,十八羅漢佛珠手串應該比較小,合適戴在手腕上,像這麼大串的確實是很少見。
看了兩眼,王觀感覺這串佛珠的原型,應該是西遊記中沙和尚脖頸上掛的那一串。手腕肯定是掛不上的,戴在脖子上倒也十分惹眼,威風凜凜。
與此同時,劉華恩也順勢解釋東西的來歷:“吳剛說,這串佛珠是光復以前的工藝品,而且從風格來看,應該是從中國那邊傳過來的,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