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意外的發現(第1/2頁)
章節報錯
顯然,安德森先生也瞭解鬥彩雞缸杯的價值,覺得杯子比馬來克力士值錢多了。對此,俞飛白有些驕傲,同時也嘀咕起來:“果然,越好的東西,越難揀漏。”
不過,看見安德森先生這麼慎重,俞飛白覺得鬥彩雞缸杯是真品的可能性很高,當下急忙催促他開啟玻璃罩,把東西拿出來。
安德森先生輕輕一笑,隨之開啟了玻璃罩,小心翼翼把鬥彩雞缸杯拿了出來,放在旁邊的案几上,才退開半步示意兩人慢慢觀賞。
這個時候,兩人反而不急了,調整了心態之後,才仔細打量起來。
兩人不得不慎重,要知道自從明代明化年間之後,在帝王和文人的推崇下,御窯廠先後燒製了很多雞缸杯,但是能夠流傳下來的極少,仿品卻非常的多。
不僅是清代民國現代仿,就連明代萬曆年間,也有雞缸杯的仿品。可見雞缸杯好像是帶刺的玫瑰,令收藏家望而生畏。同時也說明了在贗品氾濫成災的年代,越是珍貴的東西,就越要慎重對待。
“我先看吧。”
與此同時,俞飛白伸手拿起杯子,專心致志的研究。
旁邊,王觀也看了過去,只見杯子小巧玲瓏,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在杯子的外壁,卻是鬥彩的圖畫。
其實所謂的鬥彩,關鍵就是一個鬥字,爭奇鬥豔的鬥。本意也是指青花跟彩料爭雄鬥豔。工藝理解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先用青花勾出輪廓線,再在這個輪廓線內填上彩。
鬥彩雞缸杯就是這樣,圖案是用青花、鮮紅、葉綠、水綠、鵝黃、薑黃、黑等彩料色,勾勒描繪出一幅大雞帶小雞,活潑生動,趣味盎然的圖畫。
繪畫的圖案也不簡單。那是由宮廷御用畫家設計圖樣上報御批後,再由大師級別的能工巧匠親自在小杯上以半工筆手繪而成,最後才送窯燒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說雞缸杯的圖案有設計圖樣,但是據人考察研究卻發現這些杯子的形狀、花紋各不相同。從造型到青花髮色、紋飾勾描、雞尾長短、尾部變化。多種多樣,基本上沒有重複的情況。
也就是說,如果哪天發現兩個圖案一樣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那就完全可以確定,兩個杯子要麼是一真一仿,要麼兩個都是仿的。要不然,乾脆就是贗品。
現在就是不知道,眼前這個鬥彩雞缸杯是真是仿了。其實仿的也不要緊,如果是清代康熙年間的仿品,那也是能夠以假亂真的珍品。一樣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
然而,在旁邊觀看,始終是隔了一層,王觀也不好判斷真偽。良久之後,俞飛白才算是看完了。依依不捨的放下了杯子。
“怎麼樣?”王觀問道。
“精品,堪稱完美。”俞飛白讚歎道:“不愧是古代珍品名瓷之一。”
“謝謝!”
可能是覺得這是自己的東西,誇讚鬥彩雞缸杯就是在誇讚自己,所以安德森先生也十分高興,笑容可掬道:“我也覺得東西很好,一看見就非常喜歡。立即買了下來。”
“在哪個拍賣場上買的?”俞飛白感覺有些奇怪:“這樣的東西應該不便宜,怎麼在國內沒有任何的風聲……”
“九百萬美元。”安德森先生笑著說道:“不是在拍賣會上競拍,而是在西雅圖的一個收藏家手裡買的。”
“西雅圖!”
王觀聞聲微微一怔,心裡頓時有幾分敏感。當然,也就是那麼一失神而已,王觀馬上集中注意力,拿起了雞缸杯觀察起來。
只見杯子嬌巧玲瓏,胎薄釉潤,口沿稍外撇,斂腹漸收到底。遠遠看去,就好像是一個縮小型號的缸,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名稱。
其實無論古今,對於觀賞性的瓷器,大家心裡好像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概括來說就是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顯然這幾個特徵鬥彩雞缸杯已經做到了,杯胎薄如紙,而且迎著燈光打量,杯子就好像是透明一樣,比較通透,瑩潤光亮。
再看底足,中間是青花雙方欄,內有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字型看起來有些歪斜不正,卻恰恰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其實,字跡歪斜不正的款才是最不好仿寫的,如果很端正規矩的字款,才是最容易讓人模仿出來。
不管怎麼說,胎體和釉色,包括底足的字款,以及特有的晶瑩剔透的沾沙現象,都表明鬥彩雞缸杯的真實性。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王觀總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可能是安德森先生提到了西雅圖,又或者是他本身就覺得東西不對。
反正,為了讓自己安心,趁著安德森先生和俞飛白聊天的時候,王觀悄無聲息開啟了特殊能力凝神注視起來。
剎那間,一陣水波似的光芒浮動,但是經過鬥彩雞缸杯之後,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在王觀的眼中,整個杯子就好像是一潭死水,不見絲毫寶光。
見此情形,王觀心中一沉,也更加專注的觀察起來。良久之後,他終於在杯子外壁湖石牡丹的圖案之中,發現了一點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