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奇妙的映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⒒,原來,財寶竟然藏在荒廟的臺階之中。”
此時,俞飛白得意洋洋道:“在這裡,我不得不鄭重其事的自我表揚一下。如果不是本人奉公守法,非常講究禮節,堅持從大門進去,說不定會錯過了寶藏。”
“不錯,非常不錯。”錢老臉上充滿了讚許之色。
“錢老,您過獎了。”俞飛白喜不自禁,不是很謙虛道:“您也知道,我也沒什麼缺點,就是太守規矩……,”
“我沒誇你。”錢老坦言笑道:“我是在誇王觀腦子靈活,善於把握細節,這才有了巨大的收穫,碩果累累。”
“錢老,不待這樣玩人呀。”俞飛白鬱悶道:“您誇他幹嘛衝我笑。”
“沒眼力。”王觀輕笑道:“錢老衝你笑,是在示意你趕緊把東西拿出來讓他繼續觀賞,而不是在那裡自戀。”
“嗯,飛白你看到沒有,這就是善於觀察,多學學吧。”錢老連連點頭,十分滿意。
“什麼善於觀察,分明是溜鬚拍馬的拿手絕活察顏觀色嘛。”俞飛白小聲嘀咕,轉頭就在行李箱拿出一個方形盒子出來
“這是什麼?”錢老有些迷惑的接過了盒子,開啟之後發現盒子中是一個十分精緻美觀的粉彩瓷小碗。
“錢老,這是好東西啊。”
這個時候,俞飛白不再賣關子了,據實笑道:“傳說中的洪憲竊”
“洪憲瓷?”
錢老明顯一頓,然後帶著幾分見獵心喜的心情小心翼翼把小碗拿了出來,也沒有急著看底足款識而是擱在手掌觸控,感覺其中的胎質情況。
與字畫鑑賞不同,錢老是鑑賞陶瓷的大行家,只是稍微掂量他就摸透了小碗的分量與胎釉的詳情,之後才慢慢打量底款與外壁繪圖。
“錢老,怎麼樣?”
一會兒之後,俞飛白忍不住問道:“我們覺得東西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又怕這是高手的仿品。
你也知道,洪憲瓷的那段歷史太撲朔迷離了,有許多的說法口甚至有人說根本沒有什麼洪憲瓷,一切都是郭葆昌、古董商人利慾薰心借袁世凱的名頭謀取私利弄出來的東西。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言都有,讓人根本摸不著頭腦。”
“袁世凱稱帝八十三天就退位了,洪憲瓷自然變得極為珍惜。精緻美觀而又神秘的東西既有藝術欣賞價值,又能滿足人的獵奇心理自然惹人垂涎。”
錢老笑道:“袁世凱竊國稱帝,遭世人唾棄,然而,他的洪憲瓷卻不臭,相反風靡一時。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賈,下至中產之家、升斗小民無不趨之若鶩。”
“你們年輕,可能不太清楚當時的情況。”
錢老輕聲道:“那個時候,京津兩地的洪憲瓷流傳極廣,大到一米多高的大瓶,小到三、四寸的鼻菸壺,無所不有。一經推出上市,立馬引發哄搶。如果誰家裡沒有一件洪憲瓷,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
“誇張了吧。”王觀有些驚奇道:“難道說大家不知道東西是假的麼?”
“知道假的又有何妨?”錢老笑著說道:“只要東西不錯,而且價格不貴,肯定有許多人樂意買來贈送給親朋好友的。在當時來說,送洪憲瓷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氣,所以在袁世凱死後二三十年,洪憲年款的禮品瓷,依然風行於世。”
“我曾經聽說過一件事情。”
錢老回憶道:“那是三九的往事了,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是易培基,他的侄子送了一件底款為洪憲年制的七粉彩松鼠桃紋棒槌瓶給他。作為故宮館長,易先生所見珍寶古物也不算少數,他的侄子贈以假洪憲瓷,他卻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僅是寫有明清官窯底款的瓷器大行其道,洪憲年制的瓷器也是非常流行。從這裡就可以看見,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洪憲瓷可以與明清官窯相提並論了。”
說到這裡,錢老笑道:“況且洪憲瓷在當時來說,也應該算是新燒製的瓷器,但是世人卻非常的珍惜,說明是真是假並非不重要,最終決定東西價值的,還是瓷器的品質。”
“對對對,質量才是關鍵。”俞飛白認同道:“可以確定東西是那個時期的東西,如果風格質量沒有什麼差異,那就一定是洪憲瓷了。”
“非常不錯的東西。”錢老微笑點頭,仔細欣賞起來,然後指點道:“看到了沒有,外壁圖案是非常傳統的清代風格,也算是比較少見了。要知道當時比較講究中西合璧……,”
實際上,也不必錢老點破,王觀和俞飛白也心領神會了。東西應該是那個時期的高仿品,但是圖畫的風格卻有破綻,與真品存在少許差異。
當然,也不是說東西不值錢了,畢竟東西這麼逼真,又落有居仁堂制的款,說不定真是郭葆昌在袁世凱死後,自己私下找來原班人馬燒造的東西。不過或者是畫工換人了,所以才不夠盡善盡美。
各種可能性都有,但是東西真的很好,毫無疑問具備了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
欣賞片刻之後,錢老把小碗放了下來,含笑道:“把其他東西都拿出來吧,不要再藏著掩著吊人胃口。”
“嘻嘻,錢老,主要是東西太多了,怕您一下子看不完,耗費精力。”俞飛白笑道,然後從善如流,把其他卷軸一一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