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聞釋出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來吃早餐。”旁邊,錢老微笑道:“王觀,王館長過來,卻是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古琴修好了?”王觀連忙問道,臉上喜形於色。
“沒錯,在我們日以繼夜,不眠不休……”王館長連忙點頭,本來打算好好宣揚一下故宮博物院的功勞,但是看到似笑非笑的呂珍,頓時蔫了一下,據實道:“誇張了點,其實修琴也不是什麼難事,主要是在研究琴的音律契合度。”
契合度什麼的,王觀完全不理會,只是直接問道:“古琴修好了,在哪?”
“關於這個問題,正是我今天過來的目的。”
王館長心裡苦惱,臉上卻充滿了和煦的笑容:“王小友,你要知道,焦尾琴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貴的文物……”
“再珍貴也是我東西的呀。”王觀一臉懷疑之色,自語自語道:“難道說真是劉備借荊州,借了就不打算還?”
“咳!”
王館長有些尷尬,連忙搖頭道:“小友不要誤會,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才怪!
這話說出來的時候,連王館長自己都不信。記得昨天晚上,一幫同僚還在討論,怎麼把東西“佔為己有”。然而,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卻很有難度。
下意識的看了眼錢老,王館長心中暗歎一聲,有這尊大佛坐鎮,一些上不了檯面的手段根本不用開口就可以腹死胎中了。
事情很明顯,想要留下焦尾琴,關鍵在於王觀的態度,他心甘情願的同意,那麼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說他不同意……誰也不能強求。
想到這裡,王館長又是一嘆,繼續勸說起來。
言辭也沒有什麼新意,可以稱得上是陳詞濫調了,無非是強調焦尾琴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東西屬於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希望王觀發揚風格,捐獻了吧。當然,語氣肯定十分婉轉,不會那麼直接。但是歸根結底,就是這個意思。
對此,王觀含糊其辭,或是置若罔聞,或是一臉茫然表情,好像聽不懂。半個小時之後,早餐吃完了,王館長還在叨唸,囉嗦的程度堪比唐僧了。
與此同時,接到王觀的求助訊號,俞飛白嘻嘻一笑,開口問道:“王館長,既然古琴已經修好了,打算什麼時候送回來啊?”
“這個……”
反將一軍,讓王館長吞吞吐吐,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清華兄弟,他們說的焦尾琴,到底是什麼時代的古琴?明琴、元琴,宋琴,不會是唐琴吧?”這個時候,皮求是還是沒有搞清楚狀況,單純的認為焦尾琴是焦尾式古琴。或者說他已經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就是不敢相信而已,所以才找唐清華確認。
“焦尾琴,就是焦尾琴呀。”唐清華眨眼道:“你不知道?就是蔡邕那個,在火灶救下來一段木頭,斫製成琴的焦尾。”
“真是焦尾!”皮求是驚歎了出來。不過,沒人笑話他,甚至很理解他的心情。實際上,在得知古琴就是焦尾的時候,他們也是同樣的震驚。
然而,就算看見幾個人點頭確認,皮求是還是沒有盡信,帶著幾分渾渾噩噩,有點兒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兩千年的古琴,還能夠流傳到現在?”
“怎麼不能。”王館長耐心說道:“要知道,現在還有戰國時期的古琴遺物……”
“那不一樣。”皮求是搖頭道:“戰國時期的古琴,已經形成類似炭木化石的物體,而且殘損得不成模樣,只剩下輪廓而已……哦,王兄弟是找到了焦尾琴的殘片了?”
“不是殘片,而是十分完整的琴身,只要加上弦軫就能彈奏的那種。”王館長嘆聲道:“所以才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等等,先讓我緩一緩……”皮求是揉了揉眉心,睜大眼睛道:“真的就是名琴焦尾,而不是蒙人的曹操墓?”
“絕對是,有物證在,可供大家研究。”
說到這裡,王館長看了眼王觀,又補充道:“當然,前提是得到小友的允許。對了,我們還打算召開一個新聞釋出會,到時候會把研究出來的成果公佈於世……”
“等等,新聞釋出會?”王觀驚異道:“這事我怎麼不知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