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大供奉,鳥食罐(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謂三分畫,三分裱,書法也不例外。書畫的裝裱,不僅是為了保護原畫,實際上更是一種襯托。好的裝裱,如同畫龍點睛一樣,把書畫的精神突顯了出來。
現在就是這樣,本來輕飄飄的幾頁字帖,經過了蕭山巧手的修飾,嚴絲密合的鑲嵌在了裱料之中,自然產生了一種穩重、大氣的感覺。
“你們過來看看。”
此時,蕭山退開幾步,打量自己裱好的作品,心滿意足之餘,也謙虛笑道:“王兄弟,我的手藝一般,如果覺得不好,就請多多見諒了。”
“蕭大哥,你的手藝沒得說,堪稱一絕啊。”
王觀遠遠就看到了,現在走近看得更加清楚,忍不住讚歎道:“字帖居中,整齊劃一,不偏不倚,完全是大師的水平。”
“過獎了,過獎了。”蕭山笑容可掬,連連擺手。
“真的很好……”
俞飛白和唐清華點頭認同,又是一番稱讚。
得到大家的肯定,蕭山心情舒暢,覺得一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同時叮囑起來:“王兄弟,字卷才裱好,糨糊還沒有徹底乾透。帶回去之後,記得先掛在牆上晾一晚,這樣才不會起皺。另外平時觀賞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手觸控……”
蕭山千叮萬囑,完全是把東西當成了自己的心愛之物。王觀連連點頭,忽然指著長卷空白的地方,微笑道:“這裡就是特意留下來給周老題跋的吧?”
“沒錯。”
說起來,關於題跋的留白,蕭山也有些犯難。一般來說,如果是書畫作者本人的題跋,他愛長就寫長,愛短就寫短,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至於作者以外的人的題跋,那就要看書畫的留白空間而定了。
書畫留白多的,就能多寫幾個字。留白少的,或者沒有留白……也可以寫字。不過那是先寫好了題跋,再讓人重新裝裱字畫,把題跋拼接進去的。
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為例,二十八個字而已,就是小小的一頁紙。但是,各種題跋、補款、名家點評等等,幾乎是本帖的幾十倍。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名家的題跋越多,就越說明了大家對這件東西的重視程度,也可以直接驗證東西的真實性,就是常說的傳承有序。
然而,蔡京的這幾頁手稿,就沒有這樣好的待遇了。
周老說要在上面題跋,但是蕭山不知道他是想題長跋,還是短跋,所以猶豫良久之後,乾脆取中,留下了大概兩頁字帖版塊大小的空間。只要長跋把字寫小些,短跋把字寫大些,都可以揮灑自如。
“明天我們就要去拜訪周老。”
與此同時,王觀邀請道:“蕭大哥有空的話,陪我們走一趟怎麼樣?”
“我也去……這合適嗎?”蕭山自然是驚喜交集起來。
“沒有什麼不合適的。”王觀笑著說道:“周老你也見過了,很溫厚的長者,平易近人,而且你們也有共同語言,你上門作客,他肯定歡迎。”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蕭山不再推辭了,笑容滿面的答應下來。
接下來的事情也不用多說,餓得肚子咕咕叫的幾人,立即出去放開肚皮大吃一餐,然後約好明天匯合的時間地點就各自離開了。
第二天早上,幾個人驅車來到了周家的家中。
說起來,周家的住宅也是傳統的四合院,只不過沒有錢老的大宅門那樣寬闊而已。只不過是一箇中型的院落,佈置十分的雅緻。特別是來到正院之後,小巧的垂花門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景物,構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圖畫。
“周老,我們來了……”
才進了垂花門,俞飛白就高聲麼喝起來。這個時候,他手裡提著精緻的籠子,籠中有唐清華連夜託人弄來的漂亮鳥兒。隨著俞飛白一步三搖晃的步姿,籠中之鳥也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之聲。聲音婉轉悠揚,正是黃鶯。
叫嚷聲中,眾人也走近了廳堂,透過廳門垂落的珠簾,隱約看見裡面的情形。
“好像有客人來訪……”唐清華輕聲提醒起來。
眾人輕輕點頭,也收斂了幾分。
“進來吧。”
與此同時,周老走了出來,撥開珠簾笑道:“估計你們也是在這個時間段來到……咦,怎麼回事,提這麼多東西過來幹嘛?”
“這是張老託我們給你捎帶的禮物。”王觀微笑解釋道。
“胡說,東峰這人我還不知道,小氣得很,最多是捎一盒茶葉。”周老搖頭道:“其他東西是你們買的吧,我又不缺這個,走的時候記得帶回去。”
“其他可以退,籠子留下……”
忽然,廳中傳出一個蒼勁的聲音,只見一個身穿唐裝的老人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