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潘家園“鬼市”(3)(第1/2頁)
章節報錯
“啪啪……”
一瞬間,中年人輕輕的鼓掌,輕嘆道:“兩位小兄弟果然是行家。”
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王觀和俞飛白三言兩語之間,就把那件東西的來歷交待了清楚,也就能知道他們買兔形席鎮並不是單純的喜好而已。
“談不上是行家,就是偶然看過席鎮的介紹罷了。”王觀擺手道,一貫的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那小兄弟怎麼能夠確定是唐代作品?”
這個時候,中年人微笑問道:“畢竟,唐代的時候,胡床也開始逐漸的形成氣候,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高坐,而不是跪坐了。席鎮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最終消失在歷史潮流之中。”
“有幾方面原因,一是雕工……”
王觀慢慢解釋道:“唐代的圓雕,重立體性,形象鮮明獨特,粗獷有氣勢,雕塑感特強,跟那時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技法喜加陰線表現細部,邊緣多飾以較長細密陰刻線,看起來就好像是繪畫中的線描手法,卻被匠師們運用到了雕件上。”
大家對比了下,發現王觀說得沒錯。那個滑石臥兔席鎮,也沒有什麼深雕細琢。只是十分簡單淺淺的幾道線刻,就把兔子憨態可掬的神態,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了。
“另外就是唐代玉石器裡兔子造型很多,這是因為兔子寓意很美好。無論紅兔、白兔或者黑兔都被視為太平盛世將臨的吉兆。大家覺得兔子代表月亮、光明和再生,所以就成為了當時流行的玉器形象。”
王觀笑著說道:“第三就是唐代玉石少。所以用滑石來替代玉料。這也是為什麼,唐代玉器經常被一些藏家忽視的原因。不僅比不上夏商周春秋戰國兩漢,有的人寧願要宋代的白玉件與宋仿高古玉器,也不看重唐代玉器……”
“實際上,這是一種偏差。”王觀搖頭說道:“我曾經見過一尊極大的唐代白玉持珠佛像,通體是和田白玉雕琢,形制之華美。雕工之精巧,可謂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
俞飛白知道王觀說的是方明升的金頂持珠玉佛。想到那個卍印記,頓時頗有同感的點頭。
中年人儘管不清楚,但是也忍不住附和起來:“小兄弟說得很對。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色,絕對不能輕視。”
“那……這東西……能值多少錢?”相比之下,年輕攤主更加關心價格的問題。就算是虧了,他也想知道損失了多少。
“畢竟是普通的材料,價格肯定不貴。”
此時,中年人微笑說道:“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兩位小兄弟願意將東西轉讓給我的話,那麼我可以出一兩萬把東西收上來。”
“一兩萬!”
霎時,年輕攤主情緒低落,喃喃自語道:“走寶了。走寶了,足足一百倍啊。”
當然,他只是搖頭嘆氣而已,也沒有別的什麼動作。這是古玩行當的規矩,鬼客買到了贗品不會聲張。算是吃藥交學費了。那麼攤主走寶了也只有認栽,絕對不會有反悔的情況。
“兩位小兄弟好運氣呀,才開始就來了個開門紅。”
這個時候,中年人自我介紹道:“鄙人蕭山,經常出沒潘家園,也算是一位資深老鬼了。以前沒見過兩位。可見圈子真是藏龍臥虎,水深不見底啊。有空的話,希望能夠與兩位多多交流,共同進步……”
說話之間,中年人取出兩張素雅的名片遞了過去。王觀接下了,也回了一張自己的名片。雙方就算是認識了,至於以後是不是經常聯絡,那就要看機緣了。
實際上用圈子來形容藏家之間的聯絡那是非常恰當的語詞,本來是萍水相逢的一些人,由於古玩有了接觸,然後各自離開。最後會不會由於古玩再次相遇,大家也說不準。畢竟圈子是圓的,只要你一天不離開這個行當,兜兜轉轉的總有相逢的時候。
交換名片之後,看見兩人沒有出手物件的意思,蕭山也就悠然走了。
與此同時,旁邊的不少人以羨慕的目光注視兩人。儘管一兩萬在許多鬼客的眼中,也不算是什麼大錢,但是就像蕭山所說,開門紅,好兆頭啊。相對屢屢打眼的人來說,不指望揀大漏,能夠揀一個小漏就是吃仙丹了,讓人精神振奮,炫耀好久……
雖然說揀了個小漏,那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被這麼多人圍觀,王觀多少感到有些不自在,連忙招呼俞飛白向人多的地方擠去,瞬間湮沒在淘寶大軍中。
“對了,清華呢?”
適時,王觀笑道:“這麼久沒有動靜,該不會是發現什麼好東西了吧。”
“別管他了,有事他會打電話聯絡我們的。”俞飛白興致勃勃道:“趁著我們的運氣還在,趕緊再揀幾個漏才是真的。”
“我倒也想。”王觀嘆氣道:“問題是一排走過來,一堆堆東西簡直就是不堪入目。唯一好點的就是剛才的青花壁磚和這個滑石圓雕了。”
“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