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西之寶(求首訂)(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西…之…寶!”俞飛白一個字一個字的把篆字唸了出來,立即驚喜交集道:“果然不出所料,這真是張獻忠的玉璽。”
〖興〗奮之餘,王觀也笑著說道:“你這麼肯定,不怕是贗品啊。”
“贗品?不可能。”俞飛白搖頭道。
“哦,你這麼肯定?”王觀有些奇怪。要知道,他可能透過特殊能力,來鑑定玉璽的真偽與大致年代。可是,俞飛白可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說,只憑“大西之寶”的印文,就能鑑定玉璽真假。那麼只要隨便拿塊玉,雕琢成大印的形狀,再刻上印文,滿大街都是玉璽了。
“那是當然。”俞飛白認真點頭,暢笑道:“除非,你所說的深山挖寶,是為了騙我而編造出來的故事。不然,各種證據都表明,這東西絕對是真品。”
“你是這樣推算出來的呀。”王觀有些失望,還以為俞飛白能從玉璽的本身,作出詳細而明確的鑑定呢。這樣,他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知識。
“你這是什麼表情。”俞飛白不滿道:“又是藏寶圖,又是西王賞功大錢,還有那塊虎威令牌,一條清晰的脈絡下來,這樣還不夠呀?”
“不夠。”王觀搖頭道:“如果,沒有其他輔證,你就拿到這塊玉璽而已,你能不能鑑定出它的真偽來?”
“世上哪來那麼多的如果。”
抱怨了句,俞飛白自通道:“不過,你也不要小看我。至少,我可以斷定,這塊玉是真正的上品好玉。你知不知道,這是什麼玉料?”
“和田玉?”王觀猜測道。
“不,是南陽獨山玉。”
俞飛白有些得意道:“嘿嘿,不要把什麼玉,都往和田玉里猜。儘管,歷朝歷代的皇帝玉璽,大部分都是用和田美玉雕成的。不過,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
“這兩天,為了查詢虎威令牌的來歷,我可沒有少查張獻忠的資料。”
頓了下,俞飛白繼續笑道:“〖中〗國三大名玉,和田玉岫巖玉獨山玉。其中只有獨玉的產地在中原的腹地。以當時明末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和玉,還是岫玉,張獻忠或許能夠搶得到。但是,想要這麼大塊玉料,雕製成玉璽,最好的選擇,唯有獨玉了。”
王觀微微點頭,也覺得有些道理。畢竟,這塊玉璽,長方高,都超過了十厘米,而且細膩柔潤,光澤透明,絕對是上好的玉料。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交通也肯定受到阻礙,張獻忠也要忙著禦敵征戰,恐怕也沒有心思捨近求遠,派人到遙遠的地方去買和田玉。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拿獨山玉製作玉璽了。
當然,這個說法儘管有些道理,卻只能作為參考,不是鑑定玉璽真偽的主要依據。
與此同時,俞飛白又笑道:“還有,在故宮參觀玉璽的時候。我曾經聽解說員講述歷朝歷代玉璽的變遷。其中,有這麼一個細節,我卻是記憶猶新。”
“什麼細節?”王觀連忙問道,很感〖興〗奮。因為,在鑑定一件東西的時候,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玉璽,在唐代以前,有龍鈕、虎鈕、麒麟鈕等。但是到了唐代,李淵的祖父名為李虎,是北周時期的大臣,被封為唐國公。這就是唐代國號的來源。”俞飛白侃侃而談道:“之後,李淵建立唐朝,為了避祖父名諱,就不再使用虎鈕的玉璽了。”
“所以,在唐代以後,玉璽的形制,基本上是規範化了。一律使用龍鈕,什麼蟠龍紐、蹲龍紐、交龍紐、對龍紐等等,再也沒有見過虎鈕的形式。”
俞飛白笑容可掬道:“碰巧,這兩天我查資料,發現史〖書〗記載,張獻忠身材高大面黃,作戰勇猛如虎,所以有個黃虎的別號,人稱八大王。畢竟,張獻忠是草頭王出身,又喜歡黃虎的渾號,經常自喻為猛虎。所以說,虎鈕式的玉璽,恐怕只有他才會製作使用了。”
“啪啪啪啪……”
王觀忍不住輕輕鼓掌,伸出了大拇指。拋開其他因素,單純聆聽俞飛白的分析,就可以讓人有八成的把握,確定這東西就是當年張獻忠開國建制的玉璽。
“見笑,見笑。”
這時,俞飛白反而謙虛起來,笑嘻嘻道:“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再找專家鑑別。或者,乾脆把玉璽底下的印泥,拿去化驗。想必,這些印泥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這個以後再說,我現在要看看,同樣藏在匣之中,明顯是與玉璽同樣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寶物。”王觀興致勃勃道,隨手把匣中的長形物品拿了出來。(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