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座的有人高聲問道:“這尊玉佛,是新的老的?”

“老的。”

在前面觀賞的人,回頭答道:“而且晶瑩如雪,通體透白,好像凝脂一般,是真正極品的和田玉料。玉質堅硬,表面微微受沁,略顯微黃。”

“什麼,沁色微黃,難道是千年白玉變秋葵?”頓時有人驚歎起來,這下子許多人都坐不住了,紛紛起身,上前圍觀。

當然,就算圍觀,大家也講究秩序,稍微靠近而已,在一定的距離,仔細打量。

忽然,有人請求道:“老陳,給講一下。”

“好……”

老陳,就是站在玉佛旁邊,最近距離觀察的鑑賞家。只見他在拿著放大鏡,仔細的觀察玉佛身體的各個部位,然後慢聲解說道:“這尊佛像是由玉料和銅器相嵌而成。佛像的頭光、佛體身上的裙飾都是銅質金屬。”

“你們看這光圈,輻射線紋流暢,銅質裙飾與玉器渾然如一體,可見工藝的高超絕妙。不過,我看這些銅片很新,可能是後新增上去的。”

顯然,老陳的鑑賞能力也比較高,一番解說下來,引得旁邊眾人點頭不已。

“從佛像的衣飾,以及裸/露上身的造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尊菩薩!”

這時,有人補充起來,遲疑道:“從白玉受沁的情況來看,玉佛應該有一千多年曆史了,應該屬於北宋時代的東西。”

“不對,宋代的佛像的雕刻作品,不是這樣的風格。”有人辯駁起來。旁邊的人一看,知道這人對於宋代東西很有研究,他的話應該可信。

“不是宋代,難道是隋唐五代的不成?”有人質問道。

“沒錯,就是唐代的。”

忽然,高德全帶著王觀與俞飛白走了過來。高德全仔細打量玉佛片刻,肯定說道:“你們細看,佛像的臉相圓潤飽滿,大耳下垂,神采穩重而又不失慈祥。身體的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豐滿……”

高德全仔細評點下來,十分自通道:“這樣的造型,這樣的特點,完全具備了唐代佛像的風格特徵。”

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也有人依然表示懷疑。一時之間,眾人沉吟思索,一會兒之後,有人乾脆問道:“張老,你怎麼看。”

“你們擋著,我怎麼看。”張老不客氣道。

頓時,眾人紛紛散開,讓出一條通道來。

張老儘管已經滿頭華髮,但是身體卻十分硬朗,挺胸闊步,三兩步就走到了展臺之上,輕輕伸手觸控玉佛,頗有感嘆道:“且不說玉料的珍稀,以及工藝的絕妙,單論這玉質佛像,也算是比較鳳毛麟角了。”

類似王觀這樣的年輕人,才接觸古玩不久,可能不理解張老的感嘆,但是那些經驗豐富的收藏家們,卻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要知道,歷代佛像,多以銅鎏金、石雕、木雕為主,玉質的比較少見。而且,是在明清時候才流行起來,都是些小佩件之類的俗品。

但是像白玉金頂持珠玉佛這樣大件,而且年代久遠的珍品,確實是極為少見。也難怪,才登場就引出了大家的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