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成化鬥彩天字罐(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清宮文獻上有過這麼一段記載,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養心殿造辦處發來一個缺釉成窯天字罐,並傳旨讓唐英補釉。
接到旨意之後,唐英非常緊張,把東西帶回御窯廠,研究了兩三個月,卻不敢補釉,而是重新仿製了幾個罐子,連同原罐給乾隆皇帝送了回去,另外附上請罪的奏摺。
不是唐英技術不行,主要是天字罐太珍貴了,他不敢輕易冒這個險,不然把罐子弄壞了,他的人頭估計就要落地。由此大家也可以猜測,天字罐在成化年間肯定不多,所以流傳到清代的時候已經少之又少,所以才會那麼珍稀,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是太珍稀了,連唐英都弄了幾個仿品出來獻給乾隆皇帝,那麼民間造假的情況也可想而知了。
“孔兄,聽你的意思,這東西似乎有什麼問題?”
此時,常老詢問起來,皺眉道:“難道是仿品?”
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成化天字罐與宣德青花蛐蛐罐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蛐蛐罐被砸得差不多了,造假的人反而少了。但是成化鬥彩天字罐卻一直流傳下來,有實物可以仿照,贗品自然比較多。
所以看到東西之後,大家情緒是有些激動,但是也慢慢地冷靜了下來,開始考慮其中的真假仿造問題了。
“我們仔細研究過了,感覺不像是仿品。”
這個時候,孔老先生沒說什麼,旁邊的餘味卻肯定道:“無論是胎體,還是釉料工藝,都與真品相符,充滿了時代的特徵,不可能是贗品,或者仿品。”
看得出來,這個天字罐的鑑定工作,應該是餘味,或者他的朋友之類負責的。反正與他息息相關,自然要辯解起來。
“不急,先看看再說。”
這個時候,周老站了出來,打算片刻之後就笑道:“一直說成化無大器,不過這個天字罐明顯就是例外嘛。”
“不是無大器,而是少大器,沒有宣德年間那樣多的大器。”
常老更正起來:“而且不要看成化彩器在古代好像很珍貴的樣子,實際上才燒造出來的時候,卻沒有受到世人的認同,直到萬曆年間,大家才認識到東西的珍貴,然後就出現了一系列仿品。”
從萬曆開始,就有成化瓷的仿製品出現,尤其是到了清代以後,以康熙、雍正時期摹仿得水平最高,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成化瓷器本身更為精美。
“這也正常,任何新的事物出現勢必要受到質疑,甚至抨擊和誹謗。”周老微笑道:“畢竟當時的人們更加喜歡素雅的風格,但是到了萬曆年間,社會富足了,大家的審美風格自然發生了變化,自然偏愛色彩繽紛的東西。”
“至於仿品,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適時,周老繼續笑道:“新來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價更高。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不要說仿成化瓷了,就是黃帝時期的東西也能仿……”
王觀等人頓時笑了,知道周老是在暗諷某些粗製濫造的人,造假也沒有誠意,居然隨心所欲的臆造。這樣做不要說內行人搖頭,就是外行人也要笑死。
“當然,東西到底是真是仿,則需要細心驗證。畢竟仿製品終究是仿製品,總會有一些細微的破綻。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就不難分辨。”
說話之間,周老專注研究起來,許久之後才恍然道:“孔兄,你覺得心中不安,是不是由於胎體的問題?”
“胎體有問題嗎?”
孔老先生一聽,急忙詢問起來。要知道他並不是真的覺得東西有問題,只是感覺有些不安心而已。現在聽周老一說,心裡反而急了。
“胎體堅實,胎質純淨精緻,底足露胎而無釉,有較多的黃褐色斑點,也就是所謂的米糊底。與文獻資料中記載的成化瓷器特徵相同,能有什麼問題?”餘味皺眉道,東西他研究好久了,從來沒有覺得胎體有什麼異常。
“你說得對。”
周老笑道:“不過你忽略了一點,成化時期的瓷器是用麻倉土燒製而成,所以這一時期的瓷器胎體具有在光線下呈肉紅色、透影為牙黃色的特點。後世的仿品由於麻倉土已經用絕,所以改用其他瓷土製瓷。那麼這一特點也不復存在,瓷器胎色透光一般為青白色。”
“你現在來看看,這是牙黃色,還是青白色?”
在周老的示意下,餘味連忙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臉上表情也隨之陰晴不定。
“真的是仿品?”
剎時,孔老先生的表情也變得不好了。他這種心態也頗有幾分矛盾,開始的時候覺得東西可能不對,現在真的確定東西不對了,心裡又要糾結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