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漁父圖,秋深帖(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老點頭道:“漁父的形象,來源於莊子、屈原,成了清高孤潔、避世脫俗、嘯傲江湖的智者、隱士的化身。吳鎮是元代人,稟性孤耿,終生不仕,從不與權勢者往來。所以喜作漁父圖自詡,更愛梅花的孤傲高潔,房前屋後遍種梅花,自號梅花道人。”
“不過人家是大畫家,就算是同一題材的畫,也能夠畫出不同的韻味來。”
說話之間,張老反問道:“你覺得漁父圖不好,那麼又相中了哪件東西?”
“我看中了幾件東西,不過卻覺得這卷字帖比較稀奇。”王觀輕輕一笑,順手把東西拿了出來,遞給張老過目。
“你眼睛真毒啊。”
乍看之下,張老讚歎起來:“居然把趙孟頫的秋深帖給翻出來了,這件東西的珍貴程度,確實是不遜色於吳鎮的漁父圖。”
“不對呀。”
字帖已經展開了,看到張老給出這麼高的評價,方明升也好奇走來觀望。打量了片刻,他有些迷惑不解道:“張老您說這是趙孟頫的字帖?怎麼開篇和落款卻是一個名為道升的人,而且從語意來看,卻是以女人的口吻寫的家書。”
一瞬間,王觀和張老不約而同笑了。
“方老闆真的不知道這個道升是什麼人?”王觀哂然道:“她可是很有名氣的,那可是能夠與卓文君、李清照媲美的大才女。”
“等等,我好像起起來了。”
在王觀的提醒下,方明升忽然驚覺,頓時撫額嘆道:“管道昇,趙孟頫的妻子。”
“沒錯,就是管道昇。”
張老頗有感嘆道:“說起來也是可悲,古代是男權社會,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在上侍公婆、中從夫君、下教子女的社會倫理義務的沉重負擔下,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有才華的女子。所以中國上下五千年,真正有名有姓,為人熟悉的才女屈指可數。”
這是事實,本來讓人耳熟能詳女子本來就稀少,而且聽到名字腦中就浮現才女印象的,估計只有易安居士李清照。
至於花木蘭、穆桂英之類的,只是與女子從軍有關,和才女扯不上什麼關係。另外還有一個卓文君,才女是才女了,但是更多是偏向於對愛情的嚮往追求,關於才氣的印象卻稍微單薄了一點。而且提到卓文君,往往是與司馬相如聯絡在一起。
然而,一般人恐怕不太清楚李清照的丈夫是誰吧?做丈夫的居然沒有妻子有名氣,不要說古代了,就算是現代,估計也有許多男性接受不了,絕對是離婚的下場。
慶幸的是,李清照的名氣,那是經過幾百年的傳誦,這才積累起來的。在當時只是青嫩的小才女一枚,與丈夫趙明誠十分恩愛和諧,在丈夫逝世之後才有感而發,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才有了後世的名氣。
但是在張老的評價之中,管道昇與李清照才華相當。
“不過嫁給了趙孟頫這樣的大名士,是管道昇的幸運,也是她的不幸。”
張老娓娓而談:“之所以說是幸運,那是由於公允的說,得益於趙孟頫的名氣,所以大家才知道他有這樣一位德才兼備的妻子。不幸的是,在丈夫的遮掩下,她的才華沒有足夠的施展空間,也有幾分埋沒了。”
“要知道與李清照相比,管道昇不僅是精於詩詞而已,更加擅長書法、繪畫。她的書法可能是受到丈夫影響,與趙孟頫的行楷有些類似,但是十分擅長繪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為其首創。”
說到這裡,張老嘆聲道:“不過由於繪畫作品流傳較少,大家的評價不算很高,倒很喜歡她的書法。由於元廷冊封趙孟頫為魏國公,管道昇就是魏國夫人,世稱管夫人。所以大家習慣性將她與東晉女書法家衛櫟衛夫人並列,同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書壇兩夫人。”
“管夫人的書法怎麼樣,我也不太瞭解,倒是知道她的我儂詞。”
與此同時,王觀微笑吟誦:“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
“你說對了,就是這首我儂詞,一舉奠定了管夫人的歷史地位。”張老笑嘆道:“好一個對愛情忠貞不屈的奇女子,確實令人佩服。”
“管夫人的才華不必多說。”
適時,方明升還是不解道:“問題在於,這明明是她的書法字帖,張老您又怎麼說是出自趙孟頫之手呢,難道這是代筆?”
“你說對了,就是代筆。”
張老立即點頭,讚許道:“這篇秋深帖,也稱為代管道昇札,根據後人研究,認定是趙孟頫代筆之作。全帖為行書,共計十八行,筆力紮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分明就是趙孟頫的筆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