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水和火的藝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如此,那你還買下來做什麼?”
這個時候,張老不解道:“都確認不是熒光樹脂了,你買下來豈不是虧了。”
“一點小錢,虧了就虧了,我虧得起。”王觀渾不在意道:“相對錢財上的虧損,我更加在意這是什麼東西。”
“不錯,你很有長進嘛,看來是歷練出來了。”
霎時,張老讚許起來:“現在玩收藏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想揀大漏發大財。這是初級階段,屬於人的本性,也無可厚非。”
“嗯。”
王觀連連點頭,深以為然。也不用諱言,他一開始的時候,進入收藏這個圈子,目標也十分明確,就是利用異能賺錢。
“然而倉廩實而知禮節,經過大浪淘沙,一些藏家脫穎而出,或者小有積累之後,自然有更高的追求。”張老笑道:“已經不太在乎錢財了,而是享受收藏的樂趣,開始真心喜歡這些東西。這是中級階段,有了這樣的覺悟,說明你達標了。”
“行裡又多了一個真正的藏家,很值得慶賀。”
說話之間,張老舉起茶杯笑道:“王觀,要繼續保持啊。”
“不會讓您老失望就是。”
這種事情不用謙虛,王觀也笑容可掬的回敬。
“對了張老,高階階段又是什麼?”
與此同時,方明升好奇打聽道:“高階階段應該是大藏家了吧。”
“你說沒錯。”張老點頭道:“到了高階階段,已經不是單純的喜歡古玩,而是開始研究古玩了。研究古玩的來歷成因發展,加以總結歸類,成為一門學問。”
王觀非常贊同,真正的大收藏家。不是說他的藏品多麼豐富,又有多少珍寶,而是看他對於藏品的態度。是把藏品當成裝飾品擺設呢,還是認真的鑽研。
“扯遠了。言歸正傳吧。”
適時,張老笑道:“你說這膠脂怎麼也碾磨不開是嗎?”
“對。”
王觀肯定道:“就好像是牛皮筋一樣充滿韌性,更像咀嚼過的口香糖那樣融化不了。”
“知道了。”
張老若有所思,然後笑道:“不管這是不是熒光樹脂。首先我要告訴你,用墨錠碾磨的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啊?”王觀錯愕道:“什麼意思?”
“意思是用錯誤的方法驗證,肯定是得到錯誤的答案。”
張老搖頭道:“你說的那個教授,估計是在什麼書上。看到一鱗半爪的資料,就想當然的以為,熒光樹脂能夠直接融化在墨汁之中。這簡直就是很可笑的事情。”
“難道不是?”
王觀有些驚喜交集。如果不是當然最好。
“哪有這麼簡單。”張老笑道:“古人最重視調配,唐代的茶,宋代的合香,就是很好的明證。能夠讓筆墨生輝的東西,怎麼可能簡簡單單研磨了事?”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的飲茶法,與現代有明顯的區別。現代的飲茶法。那是在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方法,一衝一泡,簡單了事,喝的是茶葉本身的滋味。
可是在唐宋時期,那就有些繁瑣了,把茶葉和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等東西混在一起煮。有的時候甚至還撒鹽,那麼大家也可以想象,其中的滋味是多麼複雜了。未必不好喝,但是其中的口感,肯定讓喝慣了現代茶葉的人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也可以想象,從一開始把茶葉當成治病的藥,再到後來把茶葉當成了野菜嚼食,最終再發展成為飲用品。一步一步遞進,每一步都是一個大突破,那麼也可以理解煮茶法的重要意義了。
合香也是這樣,原來只是把帶有香氣的植物單獨使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後,古人就知道把各種植物混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合香,然後一直傳承至今。
而且就像張老所說,無論是煮茶也好,還是合香也罷,反正就是一個調合的過程,絕對不是硬生生把幾種不相干的東西混成一起就行了。
不過,怎麼調和才是關鍵。
適時,王觀連忙問道:“張老,你懂調配的方法?”
“那當然。”張老自通道:“去拿個湯匙過來……要鐵的,我做個小試驗。如果這真是熒光樹脂,肯定一眼能夠看得出來。”
“好嘞。”
王觀一聽,立即跑到廚房拿了一個不鏽鋼湯匙過來,呈給張老之後,又連忙問道:“還需要什麼東西嗎?”
“打火機有不?”張老隨口問道,拿過湯匙之後,又用布條把湯匙柄端纏好。然後在盒中割取了少許膠脂放到湯匙中,再新增幾滴清水,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