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在第二階段,追求唐代風格,在這幅紅拂女圖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僅是人物是唐代人物,連筆法也是唐代的筆法。這是工筆畫,相對大千以後的潑墨畫來說,自然更加講究線條的流暢,以及對於人物細節的渲染。

“不管這畫是真跡還是仿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首先是有原本,才可能出現複製品。所以也可以肯定,大千肯定畫過這樣的畫,而不是什麼臆造品。”

看見方明升點頭之後,王觀才仔細評點起來:“那麼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來,大千在紅拂女中,大量運用了唐代圓潤勁健的鐵線描,然後針對不同的物象,變化線條的粗細和色彩,以便傳達不同的質感。”

“畫中所有的輪廓線都經過至少二次的勾勒,例如人物肌膚是先勾墨線再迭紅線,衣帶、披風的花紋則先勾墨線再勾泥金等等。這種精緻的線描法並不強調快捷奔放的技巧,卻讓各種物象更加立體與凸出,也讓畫面更有高古的氣氛。”

需要感謝周老,如果不是他老人家的悉心指點,王觀現在也不可能說得頭頭是道。

“臉型像一顆鵝卵,輪廓緊飭而圓潤。膚色粉嫩勻淨,眉毛修長彎曲,再加上櫻桃般的小嘴,這分明就是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之美。當然,更是唐畫的典型代表,一種十分豐腴的美感。說明當時社會十分富足,所以才有這樣的氣息。”

此時,王觀繼續說道:“不過,由於刻畫的是俠女,自然不可能像是唐代畫家筆下的貴婦人一樣雍容華貴,充滿了空虛寂寞冷的慵懶氣質,而是顯得英氣勃發,十分矯健。”

“說起來,這也是一大突破。畢竟在清代以降。畫家筆下的仕女,多半是病態林黛玉型的美人。到了民國以後,有識之士感覺這樣不好,想要有所改變。所以大千大膽地突破其中的侷限,成功塑造紅拂女這樣的形象。”

說話之間。王觀也有幾分感嘆:“為什麼人家會成為赫赫有名的大畫師,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創新求變而已。從仿古師古,再到自成一家,最終開創一個流派,這才是畫壇巨匠。”

“王觀呀,大千很厲害,這個不用你說我也知道。”

然而。方明升卻有幾分不耐煩了,直言不諱道:“我現在想知道的是,這畫到底是大千的真跡,還是譚敬、湯安製作的仿品?”

“庸俗。”王觀隨口道。自然是在說方明升。

聽到這話,旁邊的米掌櫃頓時被嚇著了,小心肝砰砰直跳。他可是明白方明升的可怕,平時小心討好。就怕有什麼得罪的地方。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王觀敢這樣“不敬”。難道不怕倒大黴?

實際上正如米掌櫃所料,他小心翼翼抬頭看了眼,只見方明升眉頭一皺,顯然是生氣了。然而情況又出乎他的意料,方明升居然忍了下來,反問道:“我怎麼庸俗了?”

“不看畫得好不好,只顧是不是真跡,不是庸俗是什麼?”

此時,王觀理直氣壯道:“就算東西是仿品,只要仿得水平很高,反正已經過去幾十年,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直接買回去你也不虧。要是東西是真跡,然而畫得一般,屬於敷衍了事的作品,那收藏起來又有什麼意思?”

“所以在真正的收藏家看來,作者的名氣,以及東西的真偽,那只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作品的本身質量。”

說話之間,王觀鄙視道:“你自己捫心自問,想買這件東西,到底是圖它的什麼?”

“呃……”

一時之間,方明升啞口無言。總不能直接說,圖它是張大千的畫,而且價格不菲,所以拿出去倍有面子吧。

“這小子什麼來頭,劈頭蓋臉一番痛斥,居然沒讓方明升惱羞成怒?”

米掌櫃心裡嘀咕起來,非常的迷惑不解。不過察覺方明升的尷尬,他立即站起來解圍,笑呵呵說道:“這位貴客的話真是說到我心坎上了,這畫是真的好,不過到底好在什麼地方,我也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貴客能不能繼續指點一二?”

“人物外型、神情姿態、畫面構圖、色彩安排等方面,我也不用多說了,我覺得最妙的地方卻是紅拂女的身段。”

王觀從善如流,由衷讚許起來:“如果你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紅拂女的體型左右十分對稱,又讓傾斜的上身和彎曲的長裙連成修長的弧線,不但衝破對稱構圖的呆板,也烘托出女性優美的姿態。”

“據我所知,大千先生是個京劇迷,估計就是在京劇之中得到啟發,這才構思出紅拂女這個類似京劇花旦在舞臺上亮相的身段。漂亮,太漂亮了。”

讚歎之後,王觀回頭說道:“方老闆,如果我是你的話,才不管東西有沒有存疑,先下手為強,買回去再慢慢研究。免得被人攔了一道,那就後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