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也說不清楚。”這個時候,方明升笑道:“東西就送給你了,希望你能喜歡。”

王觀一笑,喜歡倒是談不上,但是東西精緻,倒是可以收藏觀賞,哪裡玩賞膩了,再擱在拾遺閣中出售,估計能夠賺回幾十萬。

此時,也算是夜靜更深,不過可能是在晚餐的時候喝了不少酒,方明升興致比較高昂,送完了禮物之後,居然起身邀請道:“王觀,有沒有興趣到我的藏室看看?”

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有興趣啊。王觀一聽,根本沒有想到拒絕,不假思索答應了下來。儘管對於方明升的品行有懷疑,但是也不可否認,這人財大氣粗,而且更捨得砸錢買東西,那麼藏室之中肯定有不少珍寶。

作為一個稱職的行家,王觀自然不會錯過欣賞珍寶的機會。

“這邊請……”

方明升笑容滿面的引手,帶著王觀拐彎抹角,來到了一個封鎖嚴密的房間之中。走進去之後,王觀舉目四周,眼中不自覺露出驚歎之色。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只是方明升的行宮之一,那麼收藏的東西肯定不多。大概是二三十平方的空間,就擺放了七八件東西而已。

當然,也毫無疑問,這些東西肯定是難得的物件,絕對稱得上是珍寶。不過首先可以排除大千畫紅拂女了,這是才擱放進來的畫卷,已經觀賞過了,不用浪費時間。

“過來看看這件東西怎麼樣。”

作為主人,方明升十分盡職,開口招呼王觀來到藏室中間。向他展示自己整個房間之中最得意的收藏品。

注意了,只是這間房間之中最好的藏品,而不是方明升全部收藏最好的東西。不過能讓他這樣得意推薦,東西肯定也差不了。

事實也是這樣,王觀走了過來一看,意外之餘也有幾分驚歎。只見東西是一頂帽子……好吧,帽子是現代的詞彙,如果在古代的話,應該稱為冠,或者冕冠。

“九旒冕冠!”

王觀仔細打量。表情古怪道:“是真的,還是仿的?”

也難怪王觀會這樣問,主要是冕冠這種東西。在古代只有皇帝王公才有資格使用。不說普通百姓了,就算是不夠資格的官員用了,絕對是犯忌殺頭的事情。

至於冕冠是什麼東西,或者許多人不清楚。

其實只要多留意古裝宮廷劇,大家應該可以看到皇帝頭上戴著帽子。那是一種是平板且前後有串串的垂珠,隨皇帝的頭擺動而搖晃著,那就是冕冠。

需要注意,這是漢人皇帝的獨有標籤,少數民族皇帝和漢族皇帝有區別的,不要混淆了。比如說清代皇帝。那是一頂鍋蓋似的圓帽,而漢唐皇帝則是冕冠。

古人對於服飾有一定的規定,並不是憑空隨意制定。傳說古人是仰觀天象。俯觀地之法,尊崇天地德澤,效法大自然的華美紋飾,才制訂出服章規制,並區分爵祿位階、尊卑貴賤。據說華夏這個詞。一開始就是形容服飾禮儀的。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在上古之時,先民使用麻布織衣,然後更發明了絲綢。那個時候,估計四周部落還處於十分低階的茹毛飲血階段,甚至披著獸皮玩石頭呢。

人類就是這樣,或許是社會屬性,又可能是源於天性。反正總是喜歡對比分出上下來,所以就制定了嚴格的服飾禮儀制度。

不過同樣是冕冠,又該怎麼區分尊卑呢?

這點小問題,肯定難不到聰明的古人。畢竟在冕冠的前後,還有一串串垂珠。只要在這些垂珠上作文章,那就輕易解決這事。

這些垂珠,一般稱為冕旒,前後兩段垂旒,用五彩絲線穿五彩圓珠而成。旒的多少由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至於眼前這個九旒冕冠,就屬於親王郡王一級別的物品。

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種漢族帝王冕冠,在清代肯定是嚴打的物件,更加不可能有實物流傳下來。就算是有,要麼是出土文物,要麼就是仿品,所以王觀才會有這麼一問。

“你覺得呢?”方明升微笑反問起來。

“這個不好說。”

王觀沉吟道:“我記得帝王冕冠好像只有兩件實物,一件是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袁世凱復闢時所戴仿古的皇帝冕,另一件就是魯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了。不過由於袁世凱的皇帝冕從來沒有獲得大家的承認,所以貨真價實的只有魯荒王九旒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