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吳道子追隨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真宗!”
一瞬間,王觀若有所思起來,漢高祖劉邦就算了。稿本不可能與他有關,但是宋真宗就十分靠譜了。畢竟稿本的絹紙出自宋代,殿中除了孔子生平事蹟圖以外,又有宋真宗這個“不相干”的人存在,其中說不定有什麼聯絡。
不,不是說不定,而是鐵定有什麼聯絡。
適時,王觀直接問道:“錢老,你的意思是說,聖蹟殿中的繪刻,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始於宋真宗?”
仔細想想,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宋真宗在位時期,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粉飾太平,又廣建佛寺道觀,更舉行了封禪儀式。
所謂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是在泰山舉行,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群山之中以泰山最高,是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
當然,也需要說明的是,封禪的儀式,可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夠舉行的。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拋開先秦以前不好考據的事例,真正在泰山封禪的人屈指可數。
秦始漢武,這是必然的,然後就到了唐代,連號稱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功績想要去封禪,卻受到朝中大臣的反對,最後不了了之。李世民沒有封禪,倒是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這兩人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
再之後就是宋真宗了,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
按理來說。宋真宗是沒有資格封禪的,畢竟在古人的觀念之中,帝王封禪是有條件的。即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帝王在當政期間,只要具備二者任何一個條件即可封禪。
兩個條件十分含糊,不太好評定。李世民就是悲劇在這裡了,由於處於建國之初,正蓬休養生息的時刻,朝廷百官覺得沒有達到太平盛世的標準。不合適舉行封禪儀式,所以爭相反對。反對的人多了,李世民也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了這個宣揚功績的機會。
連李世民都沒有封禪,那麼宋真宗肯定是不夠資格。畢竟連還算英明的宋太祖、宋太宗。都沒敢去封禪,偏偏宋真宗就敢去了,這該需要多厚的臉皮啊。
說起宋真宗,他是宋太宗的三子,既不是長子,更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但是由於太宗長子發瘋,二子暴斃,這才輪到他繼位。這種情況,應該算是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了。屬於非常幸運的事情。
然而古人說了,福禍相依,未嘗沒有道理。
宋真宗就是這樣,就算成為了儲君。在宋太宗去世以後,卻樂極生悲。馬上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幸好有朝中大臣相救,這才順利登基。
不過,更加悲慘的是,當時遼國與宋國不太平,經常發生戰爭。宋真宗登基沒幾年,就遇上了遼國以舉國之力南侵,飲馬黃河岸邊,刀鋒直逼汴京。
人心惶惶之際,幸好寇準力挽狂瀾,勸宋真宗御駕親征,士氣大陣之後,重挫了遼軍的銳氣。不過卻簽訂了澶淵之盟,開創了以輸歲幣求苟安的惡例。
或許,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恥辱,宋真宗就乾脆以鴕鳥的心態不想面對事實,甚至不僅想自欺欺人,更想連天下人也一起矇騙,營造了一種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假象。反正在他的示意下,在全國各個地方,相繼出現了許多祥瑞,以此來表現太平盛世。
到了最後,他乾脆不顧眾多朝臣的反對,直接跑去泰山封禪。
就是這些荒唐的舉動,使得本來財政還算健康的國庫,一下子就空虛起來,給宋仁宗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之後才有了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等等事情。
可能就是宋真宗這樣亂折騰,使得在他以後,宋代沒有哪個皇帝也封禪去了,而且也沒有這種厚臉皮去封禪。到了明代,朱元璋乾脆取消了封禪泰山的儀式,改為祭祀。
也就是說,宋真宗就是最後一個封禪泰山的皇帝,所以王觀也有幾分印象。而且泰山就在魯省泰安,距離曲阜不算多遠,既然已經來到泰山了,肯定不在乎多到曲阜一趟,參拜祭祀孔聖人,以表示對於讀書人的尊重。
宋真宗真是這樣做了,在曲阜祭祀孔子以後,不僅賞賜了許多東西,更提高了孔家的規格待遇,說不定還擴修了孔廟……
“當然,那些都是旁枝末節。”
此時,王觀好奇道:“錢老,看你的樣子,好像是知道聖蹟圖出自誰的手筆?”
“感覺好像是一個人。”
錢老笑道:“據我所知,在宋真宗時期,有一個畫師,他師法吳道子,行筆如流水,風格充滿了吳帶當風的韻味,與吳道子十分相似。”
“這人十七歲的時候,畫北邙山老子廟壁,堪稱精絕。後來又在洛陽的上清宮畫三十六天帝,其中赤明和陽天帝畫成宋太宗相貌,真宗看見了,嘆其畫筆之神。”
錢老微笑道:“在宋真宗景德年間,朝廷營建玉清昭應宮,召天下畫師三千,中選者僅百餘人,分為二部,這人就任左部之長……”
“錢老,你說的是武宗元!”
王觀腦中活絡起來,瞬間想到了一個人:“朝元仙杖圖的作者,吳道子畫風的追隨者,畫法最接近吳道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