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抵達小鎮,付錢下車之後,王觀立即笑道:“飛白,看來又要換身衣服了。”
“換就換,又不是第一次。”
在小鎮逗留了片刻,兩人立即換了個裝扮,完全就像是下鄉收東西的樣子,然後騎著摩托車慢悠悠朝附近的山村而去。
不久之後,兩人才算是來到了目的地,一個山環水繞過小山村。環境還算是比較秀麗,只不過在冬季草木有幾分凋零而已,想必到來年開春,肯定是鬱鬱蔥蔥的場景。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來到山村的附近,兩人就開始觀察起來。
畢竟燒造瓷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場地也很重要,尤其是燒瓷的窯口,更是不能馬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是沒有最關鍵的窯口,就算有原料,並且把瓷器的坯形都做出來了,照樣不能產生質變,讓泥料脫胎換骨,成為精美的瓷器。
話又說回來,兩人在附近打量片刻之後,也覺得自己總是來對地方了。
一般來說,在山村的附近,肯定是一塊塊田地。哪怕現在已經過了秋天,地裡的農作物已經收割完了,但是田地的輪廓應該還在。
然而,眼前這個小山村的四周,卻不是什麼田地。或許說田地極少,只有孤零零的幾塊,更多的卻是一棟棟作坊,以及一座座窯口。
也就是說,這個小大的山村,其實就是一個專業的瓷器工廠。
這值得高興,卻也讓兩人頗為煩憂。高興的是,有人在這裡燒瓷。說明朱大先生自然很有可能隱藏在其中。煩憂的是,人多就不好找了,而且人多口雜,稍微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很快傳開了,說不定讓朱大先生聽到,馬上撒走。
“不要多想了。”
適時,王觀示意道:“走,我們進村看看。”
俞飛白自然沒意見,與王觀慢慢走進了山村之中。或者村中青壯都在窯廠作坊之中忙碌。所以村中多數是老人和小孩。
這是現代農村最大的的問題了,也是最尖銳的社會矛盾。村中青壯都出去打工,只剩下老人看守孩子。而且老人並不是單純的帶孩子而已。另外還要忙碌其他事情,孩子又不懂事,稀裡糊塗地玩耍,往往容易出現各種事故,釀成人間慘劇。
眼下這個山村的情況好點。村中青壯都是在附近工作,而且田地不多,老人不用忙太多的瑣事,可以專心的帶孩子,不至於出現什麼差錯。
比如說現在,看到村裡來了兩個陌生人。一些老人的目光多了幾分警惕,而且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叫到身邊看護起來。
“大爺。”
看到這樣的情形,也不等王觀開口。俞飛白就笑容燦爛朝一個老人走了過去:“我們是下鄉收東西的,不知道您家裡有沒有什麼老物件?”
聽到這話,老人表情有幾分舒緩。得益於全民收藏的時代,由於收藏的火熱,類似於洛陽開封這樣的古老城市。肯定是眾多收藏家常來常往的首選目標。
下鄉掏宅子的人多了,對此老人也算是見怪不怪了。而且比較樸實,直接搖頭道:“現在沒有了,以前有的,但是賣了……”
說話之間,老人也有幾分嘆惜。前些年,收藏才起步,他家裡也有幾件老東西,有人下鄉掏宅子的時候就順手賣了。可是這兩年看電視,尤其是觀看收藏節目,聽到一些專家評點,卻感覺東西賣虧了,自然十分懊悔。
“真的一點也沒有了嗎?”
俞飛白不死心似的追問道:“您老再想想,或許有什麼遺漏……對了,那些窯廠應該不是新建的吧。如果古代就有,肯定有一些東西留下來。”
老人也不奇怪俞飛白這樣問,因為看到窯廠的時候,以前下鄉掏宅子的人,也有同樣的想法。如果是古代的窯廠,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好東西流傳。
“那些不是古窯廠。”
然而,老人卻搖頭道:“是新建的,才建了幾年而已。”
一般人聽到這話,肯定會失望,然而王觀和俞飛白對望了眼之後,卻有點兒高興。隱約之中覺得,這事值得深入挖掘。
想到這裡,兩人怎麼可能離開,立即藉口渴了累了,向老人討碗水喝。看到兩人風塵僕僕的樣子,老人卻也沒有什麼懷疑,不過倒也沒請兩人進門,而是叫小孩去倒水出來。
“謝謝大爺!”
不久之後,小孩捧了兩碗水出來,王觀接了其中一碗,稍微抿了口,就笑眯眯道:“也謝謝小朋友了,今年幾歲了,上學了沒有?”
這純粹是沒話找話,而且小孩也有幾分羞澀,扯著老人的褲角躲到後面去了。
如果是問老人,老人或者不會回答,但是在問小孩,老人卻樂呵呵地把小孩扯出來,摸了摸他的小腦袋,眯著眼睛道:“叔叔問你話呢,要懂禮貌,快些回答。”
長輩就是這樣,自己怎麼防範都可以,卻十分鼓勵小孩活潑開朗,勇於和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