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去坐下來之後,王觀也隨之打量四周的環境,只見這裡是一個書店,佈置自然是以乾淨整潔為主,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氣息。

王觀仔細留意,發現店鋪的書籍不少,而且有外國英文書籍,自然也有中文書籍,另外中文書籍之中卻也有古今書籍之分。乍看之下,王觀也沒有想到,在萬里之遙的國外,居然還能夠看到一些古籍的存在。

在王觀心裡嘖嘖稱奇之際,卻聽周老笑著說道:“徐兄,你總是這樣,又不賣這些東西,卻偏偏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這分明是在存心勾人犯罪嘛。”

“是你自己心生貪念,難道還怨別人不成?”徐老笑眯眯道,手腳十分利索,三兩下就泡好茶,給每人斟上一杯。

“家有黃金,卻非要擺在鬧市之中招搖,怎麼不叫人覬覦?”周老振振有詞道,順手舉杯抿了口清茶,讚歎兩聲:“雨前碧螺春,難得你保留到現在。”

“什麼鬧市。”

與此同時,徐老輕嘆道:“我這個店鋪,經營的大多數是傳統文化書籍,光顧的人本來就比較少,加上位置偏僻,堪稱門可羅雀了。東西擺放在這裡,無非是自娛自樂罷了。”

眾人明白徐老的感嘆,畢竟隨著科技的進步發達,各種娛樂活動日新月異,看書的人反而越來越少了。不是大家不喜歡閱讀,實際上願意看書的人也有不少,只不過他們不再到傳統的實體書店翻閱了,而是透過電腦、手機等方式瀏覽。

時代在進步,閱讀的方式也在變化。自然給人現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看書的錯覺。

不管怎麼說,實體書店維持艱難這是事實,而且還是全球性的難題。也難怪在網路文學興起的時候,就遭受到傳統文化人士的打壓,顯然是早看出新興產業對自己的威脅。

儘管在許多傳統文化人的眼中,書籍可以稱得上是千百年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在沒有電腦、沒有錄音筆和攝像機的時代,大家都這樣過來了,自然沒有必要捨棄,也不能夠拋棄。

但是在追求速食的網路時代。大家已經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很多人連去實體書店買新書的興趣都沒有,更何況靜下心來慢慢地翻閱。雖然他們也認同,翻閱紙質書籍比較有感覺,不過電腦手機閱讀卻更加方便快捷。

連現代的書籍。年輕人也不快樂意碰觸了,更別說研究一本晦澀難懂的古書了。

這是題外話了,這個時候,聽了徐老不是訴苦的訴苦,周老自然寬慰起來:“能夠自娛自樂就好,畢竟研究古籍的樂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沒錯。”

徐老深以為然,順手抽了一本古籍過來,一邊觸控泛黃的封皮,一邊感慨萬端:“一頁頁發黃的紙張。一個個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傳遞地是文化的精華和歷史的根脈。記得幾十年以前,我第一次接觸古籍,好像是一本畫譜。”

“具體是宣和畫譜。還是芥子園畫譜,我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但是當時的心情。我卻一直沒有忘記。拿到畫譜之後,我愛不釋手,晚上點著煤油燈也看,睡覺時腦子裡盡是那些栩栩如生,精緻流暢的線條……”

說話之間,徐老笑道:“或許就是那一次接觸,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得了古籍情結,每到一地,就要去那兒的古舊書店逛逛,看看有沒有古代畫譜。看完畫譜後,翻了翻別的書也覺得不錯,就正式開始了古籍收藏之路。”

“想當年,古籍儘管不多,卻也不少。每個舊書店都有一些,特別是鄉村人家,都是一摞一摞擱在大木箱之中。幾乎每次下鄉走訪,就是一趟收穫的行程,揹包塞不下了,這才滿載而歸。可是才十幾年功夫,情況就大變樣了。”

這個時候,徐老一臉無奈:“別說舊書店沒有古籍蹤影了,就算偶然有些民國年間的老書,價格卻一本比一本貴。”

“徐兄,不要儘想撿漏。”

適時,周老笑道:“從古至今,能夠留下來的藏品,很多都是從地下出土,但是書籍是個例外。正是古人因愛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讀,才使得這些時代的載體和物證流傳至今,成為文化瑰寶。以前由於特殊原因,大家對書籍不重視,這情有可原。”

“不過,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大家自然重新拾起傳統文化。而且,由於不易儲存,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古書數量有限,精品更是難求。百年無廢紙,價格自然節節攀升。”

聽到這話,眾人十分贊同。

在古籍收藏界,真的就是百年無廢紙,時間超過百年,只要是流傳下來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價值。不要覺得這本書的作者默默無聞就置之不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印刷成書的都是精品。即使不是大家,也一定有其流傳至今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畢竟儘管歷史是縱豎下來,但是大家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卻需要橫向比較。旁徵博引,透過許多文獻資料,才能夠盡最大的可能把歷史真相還原出來。這種情況下,每一本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自然都具備研究的價值。

再說了,與現代機械化印書,一排下來幾十萬冊不同。在古代想要出書,那是需要很高昂的成本,作者想要印書,不僅沒有稿費,甚至還要自己掏腰包。

就是這樣,大家對於印刻的要求極高,精益求精,自然比較珍貴。尤其是孤本、珍本、善本,本本都是價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