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有點印象(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此,王觀也不懷疑,畢竟朱大先生,那是行業人的叫法。實際上除了初代朱大先生,後來的不管是朱二代、三代,未必就是姓朱。只不過繼承了朱大先生的技術,這才沿用了朱大先生的名號行事而已。
蘇文弈等人稱呼朱大先生為姚先生,那麼很有可能是真名。至於錢老所說的印象,這也比較容易理解。畢竟他老人家當年參與圍剿朱大先生團伙,那麼對於團伙中的一些人,有點印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讓我想想……”
錢老沉思默想,過了片刻之後,這才無奈嘆道:“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了,一些細節卻是想不起來了,看來要去翻查當年的資料了。”
“二十多年以前的往事了,不記得也正常。”王觀和俞飛白自然安慰起來,然後十分默契地轉移話題。
“這幾天待在臺灣,感覺怎麼樣?”俞飛白好奇道:“聽說你又參加黑市拍賣了,淘到什麼好東西了沒有?”
“還真有。”王觀點頭道:“買了一套古書籍,準備捐獻給故宮博物院。”
“咦。”
一瞬間,俞飛白驚詫道:“你轉性子了,居然這樣好心?”
“什麼呀,我向來很厚道的,珍寶展覽期間,故宮專家幫了我們不少幫,怎麼說也要表示表示。”王觀笑呵呵道:“省得他們整天惦記我的那些珍寶。”
“果然,這個才是關鍵。”俞飛白鄙視起來,也十分好奇道:“你說的是什麼古籍啊?”
“西方古籍。”王觀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羊皮紙版本的猶太聖經。”
“切,還以為是什麼好東西。”俞飛白一聽,頓時沒了興趣。
倒是錢老,比較關心道:“大概是什麼時期的猶太聖經?這樣東西,確實比較有學術研究價值,交給故宮博物院最合適不過了。”
“據說是公元二三世紀的東西。”王觀隨口道:“好像是用希伯來文字母書寫而成,反正我也看不懂……”
說話之間,王觀在行李箱中把東西取出來了。那是一個古老的小箱子,是用十分堅硬的木料打造而成,而且還掛了一把小鎖。用鑰匙把鎖頭開啟,裡面就是一堆發黃,甚至有幾分殘裂的羊皮紙了。
此時,俞飛白隨手拿起一塊羊皮紙,打量了眼之後,立即搖頭道:“果然是看不懂。”
“這應該是比較原始版本的猶太聖經,或許與現代流傳下來的版本有些差異。”王觀笑道:“對於專業的學者來說,這可是寶貝。”
猶太聖經,也叫希伯來聖經,那是以色列的先知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時開始撰寫,經過長時間的編修、蒐集、抄寫和翻譯,有千年之久才開始成型,屬於猶太教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但是眾所周知,不管是什麼經典著作,在流傳的過程之中,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或是抄寫錯誤,或是翻譯不到位,或是遺漏了一些文字,反正不管什麼原因,古今之間的文獻肯定存在差異。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專家學者十分重視古代文獻的原因。比如說先秦竹筒,以及青銅器皿上的銘文,包括蝌蚪文、石鼓文等等,都是他們研究的物件。
不僅中國專家是這樣,世界各國的學者也差不多。儘管王觀不太明白,研究透徹古代文化的起源,對於現代文化發展有什麼推動作用,但是也不妨礙他盡綿薄之力。
“我看你純粹是故意的。”俞飛白撇嘴道:“什麼綿薄之力,分明是想讓人難堪。想一想就知道了,故宮博物院之中能夠看懂這些文字的人肯定是屈指可數,就算你捐贈過去,估計也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要拿你的小人之心來衡量我的君子之腹。”王觀沒好氣道:“我純粹就是一片好心,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句話就被你給抹殺了。”
“切。”
俞飛白嗤之以鼻,卻也沒再多說什麼。
“其實,這些東西也挺好的。”
與此同時,王觀笑道:“這可是羊皮啊,經過一千七八百年,居然沒有徹底碎裂成粉,可見古人處理羊皮的工藝已經十分成熟……”
“沒辦法,不懂發明紙,只得另闢蹊徑了。”
這話也對,在沒發明紙之前,大家都是在石頭、獸皮、麻布上書寫的,等到造紙術完善之後,紙才成為了最流行的文字載體。
當然,也有人覺得,儘管造紙術是中華文明的驕傲,但是有時候也覺得紙發明得太早了,很多知識學問,經過一把火之後,就直接消逝成歷史長河之中,以至於出現了許多難解之謎。尤其是兵荒馬亂之際,這樣的情況最為嚴重。
幾乎每次改朝換代,文化風俗就要更易一次。不過在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中華文明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根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