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軍政府一窮二白,大家狂歡了幾天,二十餘萬同志軍坐吃山空,政府財政支撐不下去了。

蒲殿俊不得不下令,除留下幾個大隊的同志軍協助安保外,其餘各路同志軍全部退出成都,返回到原地解散。

大漢四川軍政府剛成立,市場凋零,百廢待興。

當時府庫空虛,金融混亂,蒲殿俊馬上派人接管了清廷設在成都的四川造幣廠。

為了滿足軍需、控制金融和穩定物價的目的,立即發行四川軍政府新幣。

造幣廠廢除了前清的龍模銀幣和銅幣,設計和開鑄了大漢四川軍政府的“漢”字銅幣,作為全省的統一貨幣。

蒲殿俊當上了都督,由原來趙爾豐的囚徒,一下鹹魚翻生,執掌了全川的政權。他躊躇滿志,風光無限,全家人也跟著沾光。

蒲夫人帶著孩子,在軍政府大院內來回奔跑玩耍,累了就在總督辦公室內睡大覺。

蒲夫人進出都督府排場十足,前呼後擁,人們稱她為蒲後。

副都督羅綸對此非常看不慣,因為他有自己的苦衷和小九九。

羅綸原先在四川諮議局時,蒲殿俊擔任議長,自己是副議長。

在發生保路運動後,蒲殿俊任保路同志會會長,羅綸為副會長。

現在大漢四川軍政府組閣,羅綸認為自己會當副都督,可是蒲殿俊僅給他當了個沒有多大實權的安撫局長。

因此,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羅綸的父親是川北順慶府的袍哥大爺,自己後來也參加了袍哥。

他利用袍哥的身份,與同志軍中的川北著名袍哥首領劉英俊、廖春雷等人加強聯絡,在同志軍中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

羅綸給蒲殿俊建議,趕快利用同志軍建立一鎮新軍。他自己以副都督的身份,去統帥這支忠於都督的部隊。

其實,羅綸是給蒲殿俊設的一個局,只要自己當上了副都督,又掌控了一鎮軍隊,志大才疏的蒲殿俊,也就只好乖乖地把都督寶座讓給自己了。

其實,對都督寶座虎視眈眈的,還有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就是年僅二十七歲的軍事部長尹昌衡!

原來,在趙爾巽和趙爾豐兩兄弟的培養和大力提攜下,尹昌衡在川軍中逐步嶄露了頭角。

年輕的尹昌衡秘密參加了袍哥,又兼能說會道,善於拉攏人。

清軍中不少人都參加了袍哥,尹昌衡作為袍哥兄弟,逐步成了清軍中川籍軍人的領袖。

由於朱波瀾是外省人,由他擔任統制官的十七鎮新軍中,軍人主要來源於四川。

而軍官則基本上是朱波瀾帶來的客籍人,川籍軍人認為朱波瀾看不起四川人。

因此,新軍中川籍軍人對朱波瀾等外省人十分看不慣,排外思想非常嚴重,曾指名道姓地叫罵外籍軍人無能。

尹昌衡趁機在川籍軍人中間煽風點火,希望能把朱波瀾趕走,由自己來統領全軍。

蒲殿俊為了調和川籍軍人和客籍軍官之間的矛盾,便決定起用尹昌衡,任命他當了軍政府的軍政部長。

尹昌衡依仗有大量的袍哥兄弟撐腰,當了軍政部長仍然不滿意。

他躊躇滿志,要當鎮統,要直接領兵,否則軍政部長就是一個空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