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軍政府劍拔弩張,準備大打出手,決一雌雄的時候。

中華民國政府出面進行調解,希望促成兩個政府的合併。

可是,雙方對於合併後的一些重大問題,如軍政府的名稱,是用“蜀軍政府”還是“大漢四川軍政府”?

省會所在地是放在成都還是重慶?

政府官員如何安置?

誰任正職,誰任副職?

等等,雙方互不相讓。

大漢四川軍政府由於經費緊張,快要揭不開鍋了,官員和士兵的薪餉都難以兌現。

尹昌衡盛氣凌人,提出蜀軍政府先撥二十萬元政務費,付給大漢四川軍政府應急,當作蜀軍政府顯示合併誠意的見面禮。

目前,蜀軍政府的經費也很緊張。而作為重慶政府稅收重要來源的井鹽,卻被“援川滇軍”霸佔了。

張培爵認為成渝即將合併,滇軍也就用不上了。

因此,他決定設法禮送滇軍回雲南,以奪回井鹽的鉅額稅收。

蜀軍政府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發走滇軍。

有人給都督張培爵出主意,聘請雲南都督蔡鍔的同學胡景伊為顧問,請他代表蜀軍政府去敘州與滇軍進行談判。

各位,胡景伊是何方神聖,張培爵竟然請他去辦這件棘手的大事?

原來,胡景伊,四川巴縣人。精於計謀,人稱小諸葛。

曾赴日本留學,與蔡鍔是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

回國後任四川陸軍武備學堂管堂委員兼教習,負責訓練中下級軍官。

胡景伊在任職期間,從第一期學員中曾選拔尹昌衡、周駿、劉存厚等十人赴日本學習軍事。

因此按照傳統規矩,胡景伊是尹昌衡等人名義上的老師,其資歷地位頗高。

誰知胡景伊去敘州與滇軍談判時,吃裡爬外,準備從財政上整垮蜀軍政府,以此作為送給尹昌衡的一份厚禮。

他未經蜀軍政府批准,便擅自同意送給滇軍三十萬兩銀元的開拔費。

胡景伊代表蜀軍政府簽訂協議後,連招呼都不給重慶方面打一個,就直接去成都投靠尹昌衡了。

滇軍三天後由川南撤至重慶,向蜀軍政府索要三十萬元開拔費時,張培爵才知道,胡景伊同意蜀軍政府贈鉅款給滇軍這件事。

把本來經費緊張的都督張培爵,氣得捶胸頓腳。

張培爵派人與滇軍交涉,由於政府經費短缺,準備只贈送三萬元作開拔費,滇軍便賴在重慶不走。

張培爵沒有辦法,只好籌齊三十萬元開拔費,才把“客人”打發回滇。

胡景伊到成都後,把蜀軍政府的底細和盤托出,使尹昌衡在合併談判中佔據了主動。

因胡景伊既有士官生的學歷,又有在廣西任新軍協統的經歷,尹昌衡便把這個名義上的老師,拉成自己的心腹官員。

經過各方調停,重慶和成都兩個軍政府,同意派出代表在榮昌會晤。

蜀軍政府都督張培爵權衡利弊,決定作出巨大讓步。

他認為,四川人民受苦太深,不能再發生內亂了。